醫用內窺鏡行業由內窺鏡和配套診療器械組成。醫用內窺鏡是一種通過人體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經手術做的小切口進入體內的影像儀器,使用時將內鏡導入預檢查的器官,能幫助醫生在直視下做出疾病診斷或取病灶活檢進行病理診斷,也可以對疾病進行及時治療或植入具有治療作用的人造產品等。醫用內窺鏡器械包括內窺鏡鏡體、內窺鏡配套設備和內窺鏡診療器械,其中內窺鏡鏡體與其配套設備組成內窺鏡系統,負責提供人體內部的實時影像,內窺鏡配套診療器械是指與內窺鏡配套使用的輔助性、消耗性診療耗材,在內窺鏡檢查或手術中起到活檢、止血、擴張、切除等作用。
內窺鏡技術發展迅猛,電子內窺鏡成為市場主流。內窺鏡的發展經歷了硬管式內窺鏡(1806-1932)、半屈式內窺鏡(1932-1957)、纖維內窺鏡(1957)和電子內窺鏡(1983 年后)共四代技術的變革,纖維式內窺鏡比半可屈式內鏡有更好的照明效果,但產品壽命較短且圖像傳輸過程中容易出現黑點。電子內窺鏡使用高性能微型圖像傳感器替代了光導纖維導像術,具有圖像更清晰、色彩更逼真、分辨率更高等諸多優勢,可供多人同時觀察,目前已逐步取代纖維內窺鏡,成為市場主流。電子內窺鏡技術發展迅速,目前已經衍生出膠囊內鏡、超聲內鏡等多種新型電子內鏡,滿足各類臨床需求,小型化、多功能、高畫質是未來發展趨勢。
內窺鏡市場景氣度高,全球市場規模高速增長。隨著微創手術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內窺鏡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根據 Evaluate MedTech 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內窺鏡市場規模為 206 億美元,預計 2021 年將達到 260 億美元,CAGR 為 6.0%。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內窺鏡市場呈快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 102 億元增長至 2018 年的 221 億元,CAGR 達到 16.7%,高于全球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