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中國心腦血管疾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搶救成功率僅為 1%。《中國統計年鑒 2019》顯示,心腦血管疾病是 2018 年農村、城市居民的“頭號殺手”,死亡率高達 275.22/10萬,為中國疾病第一大死因(43.8%)。其中死亡人數較多的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嚴重缺血、缺氧,最終導致生命終止。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8》報道,中國每年死于心臟驟停人數為 54.4 萬居世界之首,每分鐘約有 1 人發病,目前先進國家的搶救成功率已提高至近 40%,而中國僅為 1%。心臟驟停病因包括心源性:冠心病、心肌病、遺傳性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臟病等,非心源性:情緒激動、劇烈運動、藥物因素等。
室顫(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心臟驟停最常見類型。心律失常較為常見,是指心跳失去了原有節律和頻率,普通心律失常不會馬上造成患者死亡,但發生室顫這種最嚴重的心律失常時,患者將面臨高死亡風險。心臟驟停類型包括室顫、無脈電活動和心室停頓,其中室顫最為常見(71%),是指心室肌在不協調的亂顫下,心臟無排血,心音和脈搏消失,導致全身血液循環即刻停止,3-5 分鐘即可致人死亡。
電除顫是心臟驟停急救的最有效方法。除顫方法主要有電除顫和藥物除顫。電除顫是指通過電擊終止致命性心律失常,重新喚醒心臟高位起搏點控制心臟搏動,使心臟恢復跳動。藥物除顫是指通過注射藥物影響心臟電活動進行除顫,臨床上使用的藥物包括利多卡因、溴芐胺等。《2015美國心臟協會 CPR 和 ECC 指南》把電除顫列為最高推薦級。根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 2018 年的統計數據,使用 AED 的患者生存率高達 53.5%,遠高于心臟按壓(16.6%)和呼叫急救車(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