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全球鉆石珠寶產業鏈探秘(37頁)

通過觀察全球五大洲近年來毛坯鉆產值變化趨勢,我們可以看出非洲(博茲瓦納)自 2013年超越北美洲(加拿大)成為全球毛坯鉆產值第一大洲后便一直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位列其后的分別為歐洲(俄羅斯)與北美洲(加拿大)。結合俄羅斯(歐洲)、博茲瓦納(非洲)與加拿大(北美洲)分列全球毛坯鉆年產量前三的次序,我們可以推測得出非洲地區的毛坯鉆價格最高,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于該地區的寶石級毛坯鉆產量占比遠高于全球約 50%左右的均值水平,因此非洲地區盡管在年開采量上不及歐洲地區,但其以出產大尺寸、高質量的寶石級毛坯鉆成為全球第一大毛坯鉆產值國。

從產業價值鏈角度來看,鉆石珠寶行業營收規模最大的是下游的珠寶零售端。根據貝恩咨詢 2011 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 年全球鉆石珠寶行業產業鏈條各個環節中,下游鉆石珠寶設計與制造環節對鉆石珠寶行業貢獻的附加值最高,達到了 252 億美元。2010 年全球鉆石珠寶行業產業鏈累計附加值為 602 億元,其中品牌零售商貢獻 41.86%的附加值位居首位,其次是珠寶制造商貢獻了 27.91%的附加值,再其次是毛坯鉆開采商貢獻了 19.93%的附加值。由此可見,鉆石珠寶產業附加值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下游以及上游。

印度進口來自全球各地的毛坯鉆石,然后對其進行切割拋光等工序后再對外出口,受限于技藝與工藝上與其他毛坯鉆加工市場之間存在差距,印度主要以加工小顆粒毛坯鉆為主。按金額計算,印度 2017 年的毛坯鉆凈進口額(進口總額-出口總額)占據了全球大約 90%的份額。將進出口拆分來看,毛坯鉆進口方面,印度的毛坯鉆進口額自 2008 的 79.60 億美元增長至 2017 年的 188.89 億美元,CAGR 10.08%;成品鉆出口方面,08 年至 12 年期間波動相對劇烈,印度成品鉆出口額從 08 年的 151.56 億美元攀升至10年的305.74億美元的高點后再度回落至12年的216.07億美元,期間CAGR 9.27%。自 2012 年起,印度成品鉆出口額便一直圍繞 230 億美元的中樞小幅波動,期間 CAGR 1.89%。綜合進口與出口狀況可以看出,印度的凈進口額逐漸加大主要是受進口端增長驅動。另外,2018年印度進口毛坯鉆總重高達 1.73 億克拉,價值 167 億美元,進口單價約為 96.5 美元/克拉,但經受過打磨與拋光過后的成品鉆出口總重近為 3150 萬克拉,出口總額超過 240 億美元,平均每克拉價格為 775 美元。假設印度當年進口的全部毛坯鉆在加工后再全部出口,那么成品鉆相較于毛坯鉆而言總重縮水 81.79%。在不考慮總重縮水的情況下,印度的出口成品鉆與進口毛坯鉆之間每克拉均價相差 703%;在考慮總重縮水的情況下,二者之間的價差則縮小至 43.7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