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鏡下耗材市場約40億元,ERCP占比最高。中國腸鏡和胃鏡檢查滲透率提高,止血夾、活檢鉗等基礎耗材增速最快,EMR和ESD使用的注射針和圈套器等專用耗材增速居中,ERCP和EUS是高端消費,增速略慢于基礎耗材和EMR。
我國內鏡使用量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由于胃腸鏡的檢查體驗很差,國內內窺鏡的配置數量也有限,所以我國內鏡的檢查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根據弘則研究草根調研的結果,內窺鏡是醫院非常賺錢的設備,幾乎所有大醫院都是供不應體檢意識的提高會明顯提高內鏡檢查率。求的狀態,所以醫院很有動力購置內窺鏡。
EMR和ESD專用耗材:國產替代進行中。EMR是針對黏膜病變,如早期胃癌、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黏膜病變、大腸側向發育型腺瘤、黏膜的可疑病變等,利用高頻電切技術而進行的,將病變所在黏膜剝離而達到治療目的或作大塊組織活檢而協助診斷目的的內鏡下操作技術。EMR屬于三級手術,ESD是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新技術,是指利用各種電刀對>2 cm病變進行黏膜下剝離的內鏡微創技術。該技術可實現較大病變的整塊切除,并提供準確的病理診斷分期。ESD屬于四級手術,EMR手術量越是ESD的幾十倍。ESD是更高端的手術,醫生需要培訓至少半年才可以獨立做手術,EMR需要培訓至少3個月。目前三甲醫院仍然以使用波科庫克品牌的產品為主,國產產品仍然不成熟,占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