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心血管系列藥物專題報告-聚焦大心內(39頁)

我國醫藥工業發展蒸蒸日上。縱觀我國醫藥工業近10 年產值,增速于2011 年達到頂峰,同比增長26.51%。此后增速換擋,2015 年降至11%。2016 年,醫藥工業產值增速下行勢頭逆轉,達31749.56 億元,同比增長維持在11%。至2017 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 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工業整體增速4.4 個百分點,位居工業全行業前列,醫藥工業增加值在整體工業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為3.3%。2017 年上半年醫藥工業產值16113 億元,同比增長11%,總體來看醫藥工業呈現出L 型增長態勢。

新版醫保目錄有望再次改寫行業格局。2017 年2 月23 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公布了《2017 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目錄分為西藥(含化學藥和生物藥)、中成藥(含中成藥和民族藥)和中藥飲片三大部分。目錄中,西藥和中成藥部分共收納藥品2,535 個,其中西藥部分1,297 個,中成藥部分1,238 個(含民族藥88 個)。醫保類別上,甲類藥品594 個(化學藥402、中藥192 個)、乙類1941 個,地方增補(包括調入和調出的)目錄不超過15%(291 個)。

心血管疾病的前世今生。心血管疾病(英語:cardiovascular disease,簡稱CVD)由心臟和血管疾病引起,包括冠心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腦卒中)、血壓升高(高血壓)、外周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和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煙草使用、不健康飲食和肥胖、缺乏身體活動及有害使用酒精、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WHO )

高血壓藥物-傳統格局依然穩定。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 毫米汞柱,舒張壓≥90 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上高血壓可分為兩類: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而病因尚未明確的獨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壓患者的90%以上;繼發性高血壓又稱為癥狀性高血壓,這類疾病病因明確,高血壓僅是該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血壓可暫時性或持久性升高。造成高血壓的病因:遺傳因素:30%~50%的高血壓患者有遺傳背景;精神和環境因素:長期的精神緊張、激動、焦慮,受噪聲或不良視覺刺激等因素也會引起高血壓的發生;年齡因素:發病率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 歲以上者發病率高;生活習慣因素:膳食結構不合理及大量飲酒、吸煙等均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藥物的影響:避孕藥、激素、消炎止痛藥等均可影響血壓;其他疾病的影響:肥胖、糖尿病、腎動脈狹窄、腎臟實質損害、腎上腺占位性病變、嗜鉻細胞瘤等。

藥物市場規模。目前國內抗高血壓用藥市場規模日益增大,截至2015 年,樣本醫院抗高血壓用藥市場規模達到250 億元, 3 年復合增速10%以上。整個高血壓藥物市場中,主要抗高血壓用藥包括利尿劑類、β受體阻滯劑類、鈣通道阻滯劑類、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類藥物,在樣本醫院2013-2015 年抗高血壓用藥化學藥市場中,鈣通道阻滯劑的市場份額保持最高,2015 年達40.39%,血管緊張素Ⅱ拮抗劑次之,占37.76%的市場份額,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均低于10%,在2015 年分別占9.09%和7.55%,利尿劑市場份額最低,僅占1.6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