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I-P-S層劃分方式已不足以描述云服務產業現狀。數據中心 Data Center服務器 Server 存儲 Storage 網絡資源Networking Resources虛擬機監控器 VMM / Hypervisor虛擬機 Virtual Machine操作系統 OS開發與管理工具 (數據庫、中間件……)Database, Middleware, etc.應用 ApplicationIaaSPaaSSaaS圍繞核心IaaS資源,“云服務”的語境中亦包含針對IT基礎設施的相關技術能力服務(如SDN、SDS)、整合產品服務(如超融合)和周邊管理服務(如CMP)。大部分PaaS層資源/能力已經成為客戶不愿關心的部分,希望簡化交付、三方代維。作為ISV和生態伙伴,日益融入基礎云服務產業中。云服務根據其所交付的能力在IT整體架構中所處的層級不同,由下往上被劃分為IaaS、PaaS、SaaS三類。然而,隨著云服務產業的發展成熟,以及業內在探討“云服務”時日益寬廣的視野帶來更加豐富的外延,傳統的I-P-S劃分方式在很多場景下已不足以準確地描述云服務產業現狀。一方面,CDN、SDN、SDS、超融合、CMP等產品服務早已在人們的日常語境中被囊括進“云服務”的討論范圍;另一方面,PaaS層的大多資源/能力(包括以AI等新興技術為代表的API服務)也已在事實上“基礎設施化”。這些提供IT基礎能力的云服務表現出強烈的通用能力屬性,實際的使用者一般僅為開發測試運維人員,我們將其統一進“基礎云服務”的概念中加以討論。
基于云或虛擬化的、以軟件為主進行交付的IT基礎資源服務。提煉其本質與核心特征,我們將“基礎云服務”的定義概括為:基于云或虛擬化的、以軟件為主進行交付的IT基礎資源服務。首先,尚未云化或虛擬化的IT產品屬于傳統IT的語義范疇;其次,產品生長于云上也決定了其無法以硬件設備為核心交付形式;最后,基礎云服務產品提供的是以計算、存儲、網絡等IT基礎資源為核心能力的服務。
海量用戶高并發、流量峰谷特性明顯,成為互聯網服務常態。超越地理空間限制的互聯網產品,允許多用戶同時在線并使用服務。這為互聯網產品迅速占有市場、獲取流量提供了天然的便利,但也無形中增大了互聯網企業的IT壓力。視頻直播、線上交易中常常需要應對高并發場景;產品開發上線后,可能遇到用戶量迅速攀升的情況——這些已成為互聯網服務的常態化特征,使得企業的IT基礎資源壓力與日俱增。此外,在類似“雙11”的促銷推廣活動前后、春晚等重大活動時,流量可能出現暴增;活動結束后流量將回歸穩定。企業僅依靠本地解決方案,需要構建額外的服務能力來應付峰值需求(且峰值流量往往不可預知)。云服務適應互聯網產品的特性,在降本增效和保障業務快速擴張中有出色表現,因此互聯網企業也成為基礎云服務的第一波主力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