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油:對不同分子重量(沸點)組分進行分類的工程。煉油的本質是對原油中不同分子重量或者說沸點的成分進行分離,分離的主要手段是蒸餾,但由于輕組分需求量遠大于重組分,所以需要對于蒸餾出來的重組分進行裂化加工,于是乎出現了蒸餾+裂化工藝的不同組合。因為內燃機對汽油存在高辛烷值的要求,重整工藝便是用于改變汽油中烴類的分子結構以提高芳烴成分占比。
全球三大煉油增量煉油產能主要來自于亞太。截至 2018 年,全球有 1 億桶/天的煉油產能,其中北美、歐洲和亞太產能依次有 2233 萬桶/天、1568 萬桶/天和3475 萬桶/天,為全球三大煉油中心,其中增量自 1990 年以來持續來自于亞太。其中北美以美國為中心(1876 萬桶/天),美國 PADD I、PADD II、PADD III 工藝相近,但因為油源存在較大差別需要加以區分,西北歐以 ARA(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衛普三個港口)地區為代表,亞太區域則一般以新加坡、韓國為代表,重要的增量來自于中國和印度。
煉油中心對比:區域市場特征孕育不同的工藝路線。在彭博的技術文件中顯示,因為需求結構和歷史成因,美國沒有 HCU(加氫裂解)和 TCU(熱裂解)裝置,西北歐和新加坡沒有 COK(焦化)裝置。在典型工藝中,二次加工工藝以 FCC(催化裂解)最為關鍵和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