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技術基本上是以表面的鈍化為主線發展的。相對于傳統晶硅技術,由于非晶硅薄膜的引入,硅異質結太陽電池的晶硅襯底前后表面實現了良好的鈍化,因而其表面鈍化更趨完善。且非晶硅薄膜隔絕了金屬電極與硅材料的直接接觸,其載流子復合損失進一步降低,可以提升轉換效率。HIT 技術較為先進,將成為高效光伏電池技術的領跑者,帶領光伏電池在效率提升的路上更進一步。
如果將 HIT 與其他技術線路疊加起來,電池效率的提升空間會進一步加大。例如,HBC 是利用疊加技術,將 HIT 電池的高開路電壓和 IBC 電池的高短路電流的優勢結合,電池效率可以達到 25%以上;而 HIT 與鈣鈦礦技術結合的疊層電池甚至可以達到 28%以上。
具有更低的光致衰減。P 型組件通常會發生光致衰減現象,主要是由于以“硼”為主要參雜元素的 P 型硅片會出現硼氧復合體,降低電池少子壽命,產生光致衰減的困擾。而 HIT 電池的 N 型硅片以“磷”為主要參雜元素,不存在硼氧復合因子,根除了初始光衰的可能性,衰減速度非常慢。根據松下 HIT 組件戶外衰減數據顯示,HIT 電池10 年衰減小于 3%,25 年發電量的下降僅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