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絲制備是碳纖維制備的核心環節,原絲的質量和成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碳纖維的質量和生產成本。據《高科技纖維與應用》,碳纖維的強度顯著地依賴于原絲的微觀形態結構及其致密性,如果原絲的分子結構和聚集態結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必將嚴重影響碳纖維的質量和性能。以 PAN 原絲為例,其制備流程較長,主要包括聚合、紡絲、蒸汽牽伸、上油、卷繞等工序,其中,聚合和紡絲是原絲制備的重要工序。
PAN 基聚合物溶劑包括二甲基亞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硫氰酸鈉(NaSCN)水溶液、氯化鋅(ZnCl2)水溶液等,其中,以 DMSO為溶劑紡絲得到的 PAN 基原絲產量最大,碳纖維的力學性能最穩定。因此,在使用單一溶劑紡絲的情況下,DMSO 溶劑紡絲效率更高,更有利于降低原絲制備成本。
按照紡絲方法可將 PAN 基原絲的制備工藝主要分為濕法紡絲和干濕法紡絲兩種。干濕法紡絲即干噴濕紡,紡絲液經噴絲孔噴出后不立即進入凝固浴,而是先經過空氣層,再進入凝固浴進行雙擴散、相分離和形成絲條。干濕法可紡出的纖維體密度較高,表面平滑沒有溝槽的高性能碳纖維絲束,且可實現高速紡絲,逐漸成為 PAN 基碳纖維紡絲方法的主流研究方向。東麗生產的 T700、T800、T1000 碳纖維均是通過干濕法紡絲工藝制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