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當前處于第三次大發展期,賦能產業升級。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在 20 世紀 50 年代提出,1956 年的達特茅斯暑期會議上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期間經歷了三次發展浪潮,當前處于第三次大發展期。第一次浪潮發生在 1956~1976 年,主導理論是邏輯主義,主要成果是完成了一些定理證明以及邏輯程序語言 prolog。第二次浪潮發生在,1976~2006 年,主導理論是連接主義,主要成果是神經網絡理論的提出以及應用。但是在實踐中發現可以解決一些簡單單一問題,對于復雜問題的處理效果不盡理想。第三次浪潮發生在 2006~現在,可以稱之為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將大數據、神經元網絡和數學統計的方法結合在一起。第三次浪潮的理論基礎和第二次浪潮類似,主要的差別在于基于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算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里的主要推動因素包括了硬件的進步、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優化、參數訓練技巧的發展等。
人工智能根據從底層到應用的技術邏輯可以分成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人工智能根據從底層到應用的技術邏輯可以分成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基礎層從硬件和理論層面,為人工智能的實現提供了根本保障,主要包括AI 芯片和深度學習算法。AI 芯片的發展進步,提供了越來越強的計算能力;深度學習算法的建立,提供了 AI 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數據、算法、算力、領域專業能力是人工智能效果的關鍵。當前的人工智能應用的核心,是基于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該方法的特點是需要根據特定應用目的,利用大量且優質的數據,對學習網絡進行反復訓練,通過傳播算法,不斷自動變換各層以及各節點的參數,以最終得到符合實際應用要求的訓練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