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Fintech重塑金融,三類主體站上風口(33頁)

金融科技的內涵及分析框架。根據國際權威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與產品。區分“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能幫助我們充分理解金融科技的內涵。“互聯網金融”將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化,但未改變金融業的生產方式,“金融科技”是對金融業務的根本性變革,包括業務形態和組織形態,金融科技包含互聯網金融,但影響更為深刻、徹底。根據《“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定義,“科技金融”屬于產業金融的范疇,落腳點在金融(與其并列的概念是三農金融、消費金融),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典型代表;而金融科技落腳點在于科技(與其并列的概念是軍事科技、生物科技),意在科技為金融服務賦能。

從金融行業對科技的應用來看,金融科技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金融電子化時期(1993 年-2004 年)。1993 年,國務院發布《有關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快金融電子化建設。中國人民銀行和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始探索行業電子化建設之路,通過構建自身的 IT 系統, 來實現辦公和業務的電子化、自動化。2001 年之后,金融機構在利用現代通信網絡技術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數據庫技術的應用,將數據逐步集中匯總,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代表性應用包括 ATM、POS 機、銀行的核心交易系統、信貸系統、清算系統等。第二階段:互聯網金融時期(2004 年-2016 年)。互聯網金融時期呈現的特點是金融機構或互聯網公司搭建在線業務平臺,匯集海量用戶,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對傳統金融服務進行變革,對接金融的資產端、交易端、支付端和資金端,實現渠道網絡化。如網上證券開戶、網銀系統、P2P、移動支付等。第三階段:金融科技時期(2016 年至今)。與互聯網金融時期不同的是,金融科技的范圍更廣。除了互聯網技術,更多新興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被融合到金融業務中,傳統金融企業、金融行業的新進入者和科技類企業利用科技手段對傳統金融產品和服務進行變革或催生新的金融產品或服務,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運營效率。代表性應用除互聯網金融時期的應用外,還包括大數據征信、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等。

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高漲,中國金融科技后來居上。根據埃森哲的調查,2018 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增長逾一倍,達到 553 億美元。其中中國投資額達 255 億美元(同比增長 9 倍),占據全球總投資額的半壁江山(46%),幾乎相當于2017 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額(267 億美元)。2018 年 5 月,螞蟻金服獲得 140 億美元融資,占中國金融科技投資額一半以上,是 2018 年全球融資額最高的企業;排名第二為中國的度小滿金融,該公司于 4 月份從百度中分拆出來,通過兩次單獨交易籌集了 43 億美元以支持其消費金融業務。今年 3 月,中國平安在其 2018 年度業績報告中披露,旗下陸金所已完成 C 輪融資,融資額超過 13 億美元,參投機構包括卡塔爾投資局、春華資本、麥格理資本、軟銀集團等全球知名機構、國家主權基金、知名私募等,投后估值達 394 億美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