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促進消防市場轉型為智慧消防物聯網。我國的消防行業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從 2001-2003 年的消防產品生產銷售備案登記制度,到市場準入制度,由計劃轉入市場。更多的民營企業開始進入消防行業,經歷了市場化之后,我國消防行業也逐漸成型,生產企業已超過 5000 家,整體規模較大,但是由于地方保護,職能部門的懈怠等造成行業缺乏領軍企業,行業集中度較低,同質化嚴重,品種單一。最近幾年,隨著“智慧城市”的提出,消防行業的政策聚焦于將科技和傳統結合,產生新的發展趨勢和投資熱點。
政府公開招標投入巨大,千萬級項目頻出。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統計可知,湖北省、山東省、重慶市、廣西省、廣東省智慧消防項目具體如下:湖北省:7535.14 萬元;山東省:共 4416.52 萬元,其中威海市 2836.07 萬、煙臺市 301.4 萬、東營市 1279.05萬;重慶市:5223.54 萬;廣西省:共 4805.41,其中南寧市 3392.6 萬、柳州市 1127.11 萬、憑祥市 285.7 萬;廣東省:共 2282.79,其中廣州市 2283.93 萬、珠海市 198.86 萬。湖北省位居已公開招標總金額榜首,重慶市第二,其次是威海市,南寧市,敦煌市。在 2017 年公安部消防局發布《關于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之前,公安部消防局已經開始籌劃智慧消防的建設。最早布局的是湖北省宜昌市,安徽省蕪湖市,江蘇省無錫市。2016 年 7 月 18 日,公安部消防局將湖北確定為全國開展消防大數據應用試點單位之一。省委、省政府同意后,省委政法委決定投資 9000 萬元建設湖北“智慧消防”,并被列入“智慧湖北”建設項目。2018年 1月 18日,湖北省公安消防總隊智慧消防采購項目(1234工程)公開招標金額達到 7535.14。
智慧消防系統平臺解決產業鏈銜接問題。在傳統消防行業產業鏈中,消防企業主要起到消防產品制造商的角色,提供自動滅火系統,火災報警設備,阻燃化工,建筑防火,消防設備等產品,后續由消防工程專業施工企業負責協調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完成消防工程的搭建。產業之間的銜接問題明顯:施工單位高度重視消防功能,忽視施工安裝質量;產品標準銜接脫節,檢測中心分工脫節,設計不符合實際應用場景等。在傳統的消防產業鏈中,技術含量不高,工程完成之后,后續工作不到位。安全隱患的排查依靠人力,可視化監管存在資源浪費等問題。這也是現在消防產業中小企業密集,集中度低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