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智能再制造產業白皮書(50頁)

再制造的特征:再制造產品在產品功能屬性、技術性能指標、能源消耗、環保、經濟指標等方面不低于原型新品。再制造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通常情況,再制造產品能夠實現:材料節省 70%,能源消耗減少 60%,可污染物排放量能夠降低 80%左右。再制造具有如下特性(1)再制造與以往的廢舊回收不同,需要經過各種物理、化學操作。(2)再制造也不是簡單的對產品進行一些維修,是通過高科技技術進行產業化修復,所以再制造產業是對傳統維修技術的改進。(3)再制造可以延長產品壽命的同時,提高產品的性能。

再制造起源:再制造技術起源于 20 世紀 40 年代二戰中的美國,最早被福特公司用于軍用汽車發動機的維修。由于戰時的資源緊張,各大汽車廠零部件供應嚴重短缺,于是,福特公司對一部分次品發動機以維修的方式進行重新制造,然后裝配到新的汽車上。出人意料的是,由于質量控制得力,這些發動機的表現并不亞于新發動機。于是在二戰結束后,“再制造”就成為福特公司的一項新業務,這就是再制造產業的雛形。

智能制造簡介:智能再制造是智能制造發展的深入延伸,智能制造滲透、貫穿與設計、管理、制造、生產和服務各個環節新型生產方式,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產物。自上世紀 50、60 年代起,智能制造經歷了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多個階段,近年來發展迅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我國的智能再制造產業獲得了顯著的成效,以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為代表的關鍵技術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