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全球變局下的中國趨勢-科技硬件篇(26頁)

全球電子產業格局較為明晰。經過過去 10 年全球產業轉移,目前全球電子產業的行業格局基本形成。1)歐美發達國家以半導體、設備、材料為主;2)日本以半導體、LCD、存儲、元器件為主;3)韓國以半導體、存儲、面板、零部件為主;4)臺灣以半導體代工、面板、零部件、元器件、LED 為主;5)中國大陸以面板、零部件、半導體、元器件、LED 為主;6)隨近年來產業轉移,越南、印度承接部分零組件業務。

專利許可費是中美服務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按行業分析中美服務貿易額,我們發現 2016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服務貿易中,特許權使用費及許可費貢獻 74.15 億美元,占據逆差總額的 20%,僅次于旅游的 69%,并遠高于第三位金融服務的 7%。反映美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強勢地位,這對于科技行業等知識密集型行業而言尤為明顯。

中國企業的應對方法#1:生產的全球布局。電子產業具備全球化的生產特征。全球電子產業歷史沿歐美→日本→韓國/臺灣→中國大陸路線轉移,未來伴隨人力、土地、環保、社保等成本端的提升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挑戰,部分開始轉移至印度/越南等低成本國家,自動化、成本控制、產業遷移等能力出色的龍頭企業優勢將越來越明顯。而上游環節空間大、壁壘高、格局好,但對技術要求高,在國際上仍能不落下風的企業將迎來進口替代向前端滲透的機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