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星星之火已燎原,新能源開啟大年模式(55頁)

資源向乘用車集中,引導產品高端化。從18年國家補貼力度來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過渡期內續航低于150公里內可以拿到補貼,過渡期后補貼取消,門檻提高。過渡期后,續航里程高于250公里的車型,補貼提高明顯。并且與2017年的補貼相比,續航里程超過300公里的車型,補貼標準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提高明顯。插混乘用車,過渡期后,單車補貼達到2.2萬元。

新能源商用車補貼退坡符合預期,專用車退坡強度最大。商用車市場,新能源客車補貼退坡力度符合預期,新能源專用車補貼退坡力度較大。新能源客車過渡期內補貼下降幅度30%,而過渡期后補貼下降~40%,并且考核能量密度、輕量化的指標有所提高。新能源專用車市場,過渡期內補貼退坡幅度達到60%,而過渡期后補貼退坡幅度超過35%。

新能源乘用車占比逐年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得益于國家大力鼓勵政策。在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和工信部的推動下,2009年我國新能源車起開始“十城千輛”的示范工程,意味著我國新能源車行業正式起步。2012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指明到2015年新能源車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2020年生產能力達200萬輛。2018年1~10月我國新能源車累計銷量86萬輛,同比增長76%。從新能源車的銷量結構來看,新能源乘用車的占比逐年提高。2015年新能源車銷量中,新能源乘用車占比為62%。到今年前十個月,占比已經提高到了87%。由于今年過渡期內,新能源客車補貼更高,5月份新能源客車出現明顯搶裝。下半年新能源商用車的銷量也在逐步上升,和去年相比,前十月累計銷量同比增長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