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人工智能系列-互聯網戰略將升級至AI(27頁)

經歷兩次低潮之后人工智能走向務實,并在 2017 年進入第三次爆發期。人工智能的概念公認是起源于 1956 年的達特茅斯會議,這次會議經歷了 1 個月,會議結束以后,人工智能的思潮被帶入學術研究,并且也奠定了整個 AI 發展的學術基礎。但是,從 1956 年開始,AI 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60 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兩次重大的低潮期,最終在 2010 年前后深度學習算法取得突破之后,應用才開始明顯向好,并在 2017 年開始進入爆發期。

行業發展路線之爭也由來已久,但“弱”人工智能將是業界最終選擇。所謂智能,是指人類感知、思維記憶、學習與自適應、決策等方面的能力,而人工智能就是對這些能力進行的模擬。目前,研究界按照人工智能對上述能力的模擬程度,分為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以及超人工智能,三者是遞進關系,超人工智能已經是人工智能對人的全面超越和替代。由于發展目標的不同,帶來的也是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

計算能力、算法以及數據是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人工智能從架構上分為三層,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基礎層主要是為人工智能技術(含算法)提供計算能力以及數據輸入,包括超算/云計算平臺,GPU/FPGA/NPU 等人工智能芯片,以及相關的數據資源以及大數據工具。技術層是整個人工智能的核心,包括算法和 AI 技術,該層是在基礎層的基礎上,開發算法模型,并通過海量識別訓練和機器學習建模,開發面向不同應用領域的技術,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應用層是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場景結合起來,實現商業化落地,這個部分是國內人工智能發展最為活躍的領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主要應用包括智能安防、智能投顧、智能客服、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機器人等多個領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