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核電行業深度報告-重啟終落地(20頁)

“十三五”首堆,國產三代核電的另一代表。據《南方能源觀察》報道,2018 年 11 月 2 日,與“華龍一號”(HPR1000)同為國產第三代核電技術代表的“國和一號”(CAP1400)示范項目——國核示范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一期工程,在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后正式獲得核準,成為“十三五”期間第一個獲批的第三代核電項目(注:2017 年 12 月 29 日開工建設的中核霞浦快堆屬于第四代核電技術的試驗堆型,非量產化堆型),也是自 2015 年 12 月 16 日國常會核準防城港二期、田灣三期之后再次放行新的量產型機組。

電力供需格局轉變,部分地區偏緊。2016 年以來,宏觀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為用電需求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持續提升。強勁的用電需求帶動了發電量增速在 2015 年觸底后開始反彈。2018 開年以來,在 1-2 月份極端寒冷天氣、北方“煤改電”、5 月高溫天氣提前、電力消費結構轉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 9.4%、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 8.3%,均為近 7 年的最高增速,大大超出了年初的預測值。

電源清潔化趨勢未改,核電可替代煤電。我國一次能源以煤炭為主,隨著經濟發展對電力需求的不斷增長,大量燃煤發電對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核電是一種技術成熟的清潔能源,沒有火電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以核電替代部分煤電,是電力工業污染物減排的有效途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