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醫療信息化產業迎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43頁)

國內多數醫院目前還處于 CIS 建設階段,少數醫院進入數據整合階段。從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完善性角度,衛健委的兩個評價較為全面客觀:一是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二是醫院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從兩項評價的結果看,目前醫院通過高等級標準評測的數量和占比仍然很低,我國醫院信息化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政策推動醫療信息化建設提速。自 2009 年新一輪醫改將信息化建設作為支撐醫改的四梁八柱以來,國務院、衛計委(衛健委)持續出臺各項政策,明確醫療信息化建設的目標與任務,包括要求醫院以電子病歷為核心建設醫院信息系統、2020 年實現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基本覆蓋全國人口、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等一系列,此外,還組織開展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醫院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對醫療信息化的普及與深入應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分級診療帶來醫聯體建設熱潮,信息化需求增量可期。分級診療是重構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率的根本策略,也是醫改的重中之重,而建設醫聯體是實現分級診療的有效手段,2017年 4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醫聯體的建設被提上日程,目標到 2020 年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醫聯體模式包括遠程醫療平臺、城市醫聯體、醫共體、專科醫聯體等。在醫聯體的構建中,醫療機構內部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設以及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化平臺是必不可少的支撐,因此醫聯體對醫療機構協同與數據互通的要求,必然帶來信息化需求的增長。

處方外流將帶來處方流轉平臺等系統建設任務。在藥品流通方面,隨著醫藥分離政策的推進,過去由醫院藥房占據處方藥銷售主導的格局正在被打破,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的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已成為趨勢,這必然帶來處方流轉平臺等系統的建設需求。

通過信息化可提升醫院效率:我國的大醫院的診療人次逐年攀升,就診區人滿為患的情況司空見慣、病床使用率長期處于較高水平,而醫生和護士群體超負荷工作的狀況也非常普遍,因此很難再通過增加人員工作量的方式來滿足群眾持續提升的醫療服務需求,而通過信息化的方式提高醫院的“人效”和“坪效”成為可行選擇。如通過電子病歷系統可對將患者的病歷書寫、醫囑處理、醫技申請與結果查詢、會診處理及患者歷次就診信息管理等業務信息化和高度集成,從而大大提升了醫生的效率;而對住院患者而言,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做好各個診療流程的對接、減少無效等待,也是降低住院天數、提高病床周轉率的有效手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