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智慧城市系列專題報告-新生態、新模式(35頁)

智慧城市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微觀管理貢獻明顯,其理念迅速被各國接受。近十多年來,全球城鎮化水平較快提升,城市規模快速擴大,但也加大了規劃布局、城市管理的難度。聯合國人居環境署數據顯示,2015 年全球城鎮人口數量已經達到 39.57 億人,城鎮化率達到54%,其中,發達國家已經達到 78.3%,欠發達國家也已經達到 49%。未來,隨著資金、人口、技術等要素的進一步向城市集聚,全球城市化進程將呈現加速態勢。按照聯合國人居環境署的預測,到 2025 年,全球城鎮人口將達到 47 億人,城鎮化率將達到 58.2%。

全球智慧城市進入密集部署期,投資重點向中國、印度等后發國家轉移。基于對智慧城市投資效果的認識,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在大力部署。其中,新加坡、日本、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都在推廣應用,并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戰略和計劃。但近年來,智慧城市發展的重點區域開始出現變化,開始從先發國家開始向亞洲等后發地區轉移,比如中國、印度、越南等,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投入都在顯著加大。據德勤研究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智慧城市數量達到 500 個,遠超歐洲、美國等地區。從智慧城市的應用情況看,亞洲國家主要集中在智能建筑、電子政務以及智慧交通等領域;歐洲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除了政務和交通等領域外,在建筑規劃、智慧能源管理上的項目投入也占了較大比重。

新加坡、倫敦、紐約等智慧城市發展領先,規劃、技術、應用各有千秋。當前,全球主要城市都啟動了“智慧城市”建設,新加坡、英國、美國、日本等城市較早就實施了智慧城市發展戰略,并已取得了積極效果。按照國際咨詢機構 Juniper Research 發布的全球智慧城市 20 強排行榜,美國有紐約、舊金山和芝加哥等 6 個城市入圍,中國有無錫、銀川和杭州三個城市入圍,其余如新加坡、英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德國、印度、西班牙、巴西、阿聯酋各有一個城市入圍。

新加坡:繼續實施“智慧國”戰略,重點部署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智慧化。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國家,也是一個大政府國家,其智慧城市建設更加側重于公共服務方面。在 1992年提出智慧島概念之后,在 2006 年,新加坡又啟動了“智慧國 2015”發展戰略。按照該戰略,新加坡要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提升數碼媒體與娛樂、教育與學習、金融服務、電子政府、保健與生物醫藥科學、制造與后勤、旅游與零售等七大經濟領域,意圖將新加坡建成一個信息技術產業所驅動的智慧國家。2014 年,“智慧國 2015”戰略提前完成,緊接著新加坡又啟動“智慧國 2025”十年發展戰略,重點仍在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方面。其智慧國核心的理念是“3C”:連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強調在通信網絡、傳感網絡建設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的分析和共享。

英國倫敦:政府全面推動,智慧交通、能源管理及污染治理應用效果明顯。倫敦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投入一直較大,建設效果也較為明顯。2009 年,英國發布了“數字英國”計劃,明確提出將英國打造成世界的“數字之都”,而倫敦不但是英國的首都,同時也長期被視為歐洲金融首都,因此政府對城市的信息化建設格外重視。近年來,倫敦市政府先后提出了“電子倫敦”、“倫敦連接”計劃以及《智慧倫敦 2020》,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并重點關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