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2018區塊鏈白皮書(39頁)

源自于應用場景對數據庫的需要。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帶時間戳的新型數據庫,從對數據真實、有效、不可偽造、難以篡改的組織需求角度出發,相對于傳統的數據庫來說,可謂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要求。

需要是一個跨主體、多方寫入的應用場景。多個主體各自維護賬本,往往因為數據信息不共享、業務邏輯不統一等原因,導致“賬對不齊”的現象。與之相反,區塊鏈中每個主體都可以擁有一個完整的賬本副本,通過即時清結算的模式,保證多個主體之間數據的一致性,規避了復雜的對賬過程。

適合于在不可信的環。境中建立基于數學的信任。區塊鏈在技術層面保證了系統的數據可信(密碼學算法、數字簽名、時間戳)、結果可信(智能合約、公式算法)和歷史可信(鏈式結構、時間戳),因此區塊鏈提供了一種“機器中介”,尤其適用于協作方不可信、利益不一致或缺乏權威第三方介入的行業應用。

根據系統控制權和交易信息公開與否進行歸類。公有鏈允許任一節點的加入,不對信息的傳播加以限制,信息對整個系統公開;聯盟鏈只允許認證后的機構參與共識,交易信息根據共識機制進行局部公開;相比而言,私有鏈范圍最窄,只適用于限定的機構之內。

架構方面,公有鏈和聯盟鏈融合持續演進。聯盟鏈是區塊鏈現階段的重要落地方式,但聯盟鏈不具備公有鏈的可擴展性、匿名性和社區激勵。隨著應用場景日趨復雜,公有鏈和聯盟鏈的架構模式開始融合,開始出現公有鏈在底層面向大眾、聯盟鏈在上層面向企業的混合架構模式,結合錢包、交易所等入口,形成一種新的技術生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