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診療是政策指向的趨勢所在。2015年,《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指出逐步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建立并完善分級診療模式。同年,《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部署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并設立了對應的考核指標,其中基層醫療診療量占比是核心指標。
整體上分級診療已初見成效,而部分細分地區尚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從全國角度看,我國二級醫院及以下醫療機構診療量逐年上漲,分級診療制度初見成效。從地區角度看,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已有21個省份的基層診療人次達到總診療人次的50%以上,其中包括河北、山東、四川、浙江、江蘇等人口大省,分級診療在地區推進效果較為顯著,二級醫院及基層醫院就診人次及檢驗人次有望繼續迎來大幅上漲。
近年來我國二級(基層)醫院數量持續增長,也意味著這一潛在市場正在不斷擴大。二級(基層)醫療機構屬于成本敏感型,會更傾向于高性價比的國產流水線,比如“小流水線”(即級聯+TTA),抑或高性價比的全自動的“大流水線”。國內企業在上述方面已經取得了重要突破,這部分市場或將成為國內廠商下一階段的主要市場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