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水泥工業專題-百年激蕩,誰主沉浮(26頁)

縱觀全球:水泥需求與經濟發展程度相關。人類文明的發展始于智慧的傳承,而智慧的傳承依賴于有組織的群居部落。當今社會,材料、信息、能源是人類文明的三大支柱,而材料是構建人類群居地——城市的基石。其中,水泥既是人類建筑使用最大量的材料,也是全球消費量最大的材料。根據美國波特蘭水泥協會(PCA),水泥廣泛應用于房屋建筑、道路橋梁和市政設施等我們城鎮生活和交通運輸的方方面面,水泥需求規模與城鎮化建設密切相關。

聚焦美國:城鎮化后期水泥需求整體平抑。自南北戰爭以來,美國經濟幾乎未受到戰爭創傷影響。作為全球最發達的經濟體,美國城鎮化完整的發展歷程需要我們深入的研究。我們以美國的城鎮化率提升速度的快慢為劃分依據,并基于此對基建投資和上游水泥行業的發展進行深入的探討。

城鎮化進程伴隨著固定資產領域和房地產投資的快速發展。考慮到1930 年經濟大蕭條和1950 年代的經濟通脹因素,本文以剔除價格因素的固定資產投資物量指數作為分析基準。由于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大力發展基建投資,我們將美國固定資產投資劃分為三個階段,1960 年之前,美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值達到5.75%高點,一方面政府帶動基建大規模投資、另一方面城鎮化的快速提升加大基建、住宅等需求。1960 年以來,城鎮化增速下降情況下基建投資和地產投資增速變動幅度收窄,增速較快的時間段主要集中在1965-1985 和1993-2000 兩個區間,基本與城鎮化后兩個階段相符合。

從市民衣食住行角度來看,城鎮人口的增長和城鎮規模的擴張增加了生活所需的公路、醫院、供水和排水等市政領域的設施規模。以美國政府公路和街道建設投資規模為例,公路和街道領域大規模投資分別發生在1900-1930、1946-1967 和1985-2000 年之間,這與美國城鎮化率快速增長的階段相吻合;其他領域如醫院、供水、排水等領域投資過程也大致類似。城鎮化過程中新增市民對住房、公共設施的需求增加推動水泥、鋼鐵等建材用量的增長。

與下游需求相匹配的是,上游水泥和鋼鐵的消費趨勢高度雷同。與城鎮化進程相似,水泥需求在1900-1930、1940-1960、1960-1970 和1990-2000 等四個時間段年均復合增速分別為24.37%、9.8%、1.97%、3.16%,這與美國年度建設投資額高度相關。同樣的,這與鋼鐵消費量的走勢也高度雷同。通過回歸發現,1900 年之后的115 年里,水泥和鋼鐵表觀消費量相關性高達0.94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