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科學院硬科技投資發展白皮書(257頁)

硬科技是由中國創造的原創詞匯。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科創星(由西安光機所創辦)創始合伙人米磊博士意識到世界經濟形勢已經開始轉變,中國正在經歷由原來的.人口紅利.轉向.技術創新紅利.時代。而西安光機所一直從事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目的就是要解決產業發展缺乏核心技術的難題,促進科技和經濟實現深度融合。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2010 年,米博士提出.硬科技.的理念,認為未來30 年,科技創業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科研院所將成為中國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

硬科技與深科技、黑科技的區別與聯系。深科技(Deep Technology)這一概念在中西方文化中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最早出現于1995 年由大衛?羅森博格(David Rothenberg)撰文并刊登在10 月號《連線》雜志的一篇名為《深科技》(Deep Technology)的文章。一直到2016 年以后,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對于?深科技?做了較為詳細的解讀,認為深科技創新是指建立在獨特的、受保護的或難以復制的科學或技術進步基礎上的破壞性解決方案,實際應用還有較長時間,并且應用效果也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科技發展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自2010 年起,我國適齡勞動力人口已經達到峰值,近年來甚至出現負增長,由于適齡勞動力人口增速已低于總人口增速,人口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越來越小,甚至現在為負值。這也意味著,過去通過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依靠低廉勞動力成本推動經濟增長的舊模式無以為繼,時代提出了將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升級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要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我國就勢必要在科技創新上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科技創新是中國實現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世界范圍內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已經催生互聯網+、分享經濟、智能制造等新產業新業態,同時也正在創造巨大新需求。?硬科技?是對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中的高精尖原創技術的統稱,一般具有自主研發、長期積累、高技術門檻、難以復制和模仿、有明確的應用產品和產業基礎等特點。硬科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硬實力?,對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是推動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終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動力和源泉。

政策利好疊加推動科技產業化市場應用爆發。在全球金融危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孕育興起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制造2025、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德國工業4.0 戰略的提出,表明未來一個時期內的世界大國競爭,已經開始演變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實體經濟之爭。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科技融合、產業融合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