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礦石行業是受環保影響最顯著的行業之一。化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同時也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廢氣、廢水、廢渣排放量大。化工行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化工行業與國家環保政策、環境問題密切相關。而磷礦行業作為高污染、高耗能的典型的化工行業,更是首當其沖。環保問題及其相關政策一直是影響磷礦行業發展態勢的主線。
17 年磷礦石產量首次下降,預計未來持續收緊。我國近20 年來磷礦石產量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05~15 年均增長率約為17%,年總產量增至1.4 億噸。16 年的環保督查開始對磷礦石產生重大影響,云南作為環保督查第一批進駐省份,磷礦石全年減產500 萬噸;四川德陽建立大熊貓生態圈,地區全面限產, 涉及減產產能達400 多萬噸;湖北宜昌計劃關停15 萬噸/年以下的磷礦山,50 萬噸以下的礦將到期不再續。17 年更加嚴峻的環保形勢,導致全國磷礦石產量降至1.2 億噸,同比減少15%。
磷礦石開采的污染較大。磷礦石在開發、加工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實現達標排放需要的環保投入較大。磷礦石生產中產生的礦山尾礦、廢石、磷渣、磷石膏、硫鐵礦渣等固體廢物則會占用較多土地,處理不當還會對周圍環境造成較嚴重的污染。據專家測算,每生產1 噸磷酸就會產生5 噸磷石膏,日積月累大量磷石膏固體廢物露天堆放,如果處置不當可能造成堆積地及其附近區域嚴重污染,對飲用水安全造成一定隱患。
長江大保護的環保態勢將進一步趨嚴。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 11 個省市,地域面積約205 萬平方公里。 經濟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我國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但由于多年過度開發造成了重化工圍江和污染水資源的嚴重局面,為解決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國家從2016 年起陸續頒布多項政策性文件,為“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提供了實踐依據。
低儲采比預示磷礦產能將持續收緊。全球磷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摩洛哥、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其中摩洛哥的儲量最大,約為500 多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80%。我國磷礦石產量2017 年為14843 萬噸,占全世界總產量52%,但儲量占比僅為5%,按照目前速度僅夠開采23 年。因此,我國磷礦石的產能收縮是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