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商王者科技巨頭引領新零售(42頁)

核心電商貢獻80%+收入,夯實生態基礎。FY2018 阿里實現收入2502.66 億,同比增長58%,創下IPO 以來最高增速,其中核心電商收入2140.2 億,占比85.5%,同比增60%,同樣創下IPO 以來最高增速,是提升整體收入的主要貢獻力量。

新零售并表+國際零售高增長提升電商業務增速。FY2018 阿里核心電商收入2140.20 億元,同比增60%,分業務板塊來看:1)國內電商零售平臺實現收入1765.59億(占比71%),同比增55%:①客戶管理服務收入1142.85億元(占比46%),同比增47%;主要由付費廣告點擊單價和點擊量的提升所致,顯示了阿里通過不斷創新的內容形式和精準推薦吸引了更多用戶的同時提升了用戶活躍度和貨幣轉化率,從而帶動賣家和品牌為營銷推廣所支付費用的提升。②傭金收入465.25 億元(占比19%),同比增37%;主要因天貓平臺實物GMV 大增45%所致,快消、服裝、家電和消費電器等品類是帶動其增長的主要力量;③其他業務收入157.49 億元(占比6%),同比增527%。主要因銀泰、盒馬和天貓國際等新零售業務的并入所致。2)國內電商批發業務實現收入71.64 億元(占比3%),同比增26%,主要得益于來自1688.con 平臺的付費會員所帶來的平均收入的提升。3)國際電商零售業務收入為142.16 億元(占比6%),同比增94%,主要受益于Lazada 和速賣通平臺GMV 高速增長。4)國際批發業務實現收入66.25 億元(占比2%),同比增10%;5)菜鳥物流收入67.59 億元(占比3%),2017 年10 月中旬實現并表。

巨額交易+眾多用戶,存量雄厚夯實基礎。平臺上巨大的交易量和用戶,一方面可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吸引更多賣家和買家參與交易,帶動廣告營銷收入和交易傭金收入的增加,為公司提供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另一方面,海量的交易數據也形成了巨大的無形資產,為阿里在大數據分析與技術升級提供寶貴資源。但在整體線上零售規模不斷擴大,流量紅利持續走弱的背景下,近年來阿里GMV 與活躍用戶數據也逐漸由高位增長切換至中速發展,低于零售平臺收入增速,可見收入的持續走高除了來自量的支撐,更有質的不斷提升,公司主要舉措體現在:①推薦算法升級帶動營銷推廣精準性不斷提升,激勵商家、品牌主擴大廣告投放;②增加內容、互動并提升購物便利性來增加平臺用戶粘性,提升人均消費額和貨幣轉化率。

精準營銷帶動交易“質”、“量”齊升。商家主要通過購買阿里媽媽旗下的淘寶/天貓直通車、鉆石展位、淘寶客等服務來擴大產品的曝光,從而達到觸達更多目標消費者的目的。為了應對平臺上產品同質化嚴重、移動端流量位置有限、賣家投放廣告需求增加等問題,阿里推出了以“千人千面”為主的精準營銷方式——通過對用戶的基本特征以及其過去搜索、瀏覽、購買等行為進行分析后,將用戶最需要或最感興趣的商品與內容呈現在其面前,增加用戶活躍度以及對平臺的依賴度;商家的宣傳和運營效率得到提升后,購買更多營銷服務的意愿也會提升,從而帶動公司收入向上。平臺整體轉化率和每位用戶帶來的收入均呈持續上漲趨勢,其中移動端貨幣轉化率在FY2017 首次超過綜合貨幣轉化率,也體現了手機淘寶/天貓在個性化推薦和互動性內容運作上的成效。

老客活躍度不斷提升,持續貢獻交易增量。平臺上豐富的商品(持續發力的跨境進口業務)、更加個性化和精準的推薦(淘寶頭條、“猜你喜歡”、“愛逛街”等板塊)、以及更具交互性的功能模塊(直播、粉絲群、微淘等)等為消費者帶來了持續優化的購物體驗,從而促進了其活躍度的不斷提升;隨著用戶注冊時間的增加,他們在平臺上購買的品類數目和年訂單數都有較大的提升,自然也貢獻了更多GMV。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