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能源區塊鏈讓曙光照進全球能源網(20頁)

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緩慢,能源轉型推動新能源快速發展,能源消費結構清潔化趨勢明顯。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發達國家經濟緩慢復蘇,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發展有所改善。人均能耗量在2014 年達到了1919.43 千克油當量,較2000年的1636.60 千克油當量上升了17.28%。但是從2004 年以來,除了2010 年人均能耗量出現增加外,人均能耗呈現增速放緩的狀態,。自2010 年以來,全球人均能耗量增速從4.36%明顯下降至1.43%并保持穩定。

打造新經濟結構,我國能源消費步入低增長。步入2000 年后,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隨著經濟增長而逐步增加。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的放緩,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速也邁入一個低增長的階段。2004 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速高達16.84%,而在新政策情景下,我國的能源需求增長速度平均每年下降1%左右,2015 年達到最低的0.96%,不到自2000 年以來的年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這是經濟結構轉變、強勁能源效率政策實施和人口變化所帶來的綜合效應。

傳統能源消費比重下降,清潔能源需求穩步增加。我國能源的消費需求正更多依賴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電力,煤炭和石油需求則有所回落。截至2016 年,我國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和石油占比已經從2000 年的90.5%下降至80.3%。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計,到2040 年,我國煤炭在總發電量中所占的比重將從2016 年的三分之二下降到40%以下,電力將在中國終端能源消費中占主導地位。

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能源供給清潔化趨勢明顯。同時,我國能源結構也正逐步轉換到清潔發電,強大的部署和有力的政策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從2000 年至2016 年,天然氣、水電、核電和風電等能源供給也在穩步增加,在我國能源生產總量的占比逐漸擴大,從2000 年的10.3%增長至22.2%。

能源結構存在痛處,供給優化進行時。能源供給結構指能源供給側各個方面的構成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包括能源供給主體結構、能源產業結構、能源產品結構、能源價格結構、能源供給動力結構、能源供給區域結構等。能源供給結構優化是指為了實現滿足能源需求、提高能源供給能力與效率、減少能源生產和消費污染、控制碳排放、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等目標,改善能源供給側各種不合理或次優的結構。能源結構優化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