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國產晶圓制造設備將迎歷史性機遇(60頁)

半導體行業壟斷程度加劇,中國大陸無緣前20強。芯片(集成電路)制造技術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微細加工技術,是全球高科技國力競爭的戰略必爭制高點。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的統計,2016年全球前20大半導體公司中,包括美國的英特爾、高通、美光、德州儀器、蘋果、英偉達、格羅方德、安森美,日本的東芝、索尼、瑞薩,歐洲的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以及臺灣臺積電、聯發科、聯華電子,韓國則有兩家公司上榜,分別是三星、海力士。其中有9家公司營收超過100億美元,前20強的門檻是44.55億美元。中國大陸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華為海思以37.62億美元的營收無緣榜單。

半導體公司發展極度依靠規模效應和產品周期,屬于精細化分工的資本密集型行業。我國公司進入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很晚,幾乎落后世界20年。因此,我國在半導體市場一直處于追趕狀態。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三個產業分別實現收入2073.5億/1448.1億/1889.7億,同比+26.1%/+28.5%/+20.8%,顯著高于全球市場增長率。但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先進工藝嚴重匱乏,導致國內市場對國外高端產品進口依賴嚴重,約七成的集成電路產品依賴進口。進口總金額已經超過同期原油進口金額,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

需求大增,產能有限,硅片漲價帶動存儲器漲價。從2017年初開始,硅片的價格便不斷上漲。全球硅片市場Q1合約價平均漲幅約達10%,Q2硅片價格繼續上漲,累計漲幅已超過20%,Q3合約價再調漲10%左右,且漲價趨勢正快速從12英寸硅片向8英寸與6英寸蔓延。目前,信越半導體及SUMCO勝高的12寸硅片簽約價已從2016年的75美元/片漲至120美元/片,漲幅高達6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