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是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有機結合。工業互聯網概念由通用電器公司(GE)總裁Jeffrey R. Immelt 在2011 年首次提出。隨后GE、IBM、思科、英特爾和AT&T 等美國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工業互聯網聯盟(IIC),推廣工業互聯網概念。2013 年6 月,GE 第一次將工業互聯網概念推向中國。
工業互聯網有望極大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工業互聯網對未來全球經濟影響巨大,不僅局限于工業領域,還將延伸至交通運輸、醫療、商業和政府等服務領域。從經濟效益來看,工業互聯網能顯著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擴大經濟規模與優化生產結構。根據GE 在2011 年的測算,如果工業互聯網使美國生產率每年提高1%~1.5%,則未來20 年美國人均收入將提高25%~40%。
智能轉型升級在即,工業互聯網將重構全球工業。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進入到信息化社會已經歷三次重要的科技變革,每次變革都帶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極大提升。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并推動石油、化工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發展的驅動下,工業實現自動化生產,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
產業升級需求促進工業互聯網落地。中國制造業發展迅速,2010 年制造業產值在全球占比超過美國,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盡管體量巨大,但中國制造的綜合實力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目前以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國制造業長期發展。
ICT 產業趨于成熟奠定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基于工業和信息技術的長期積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工業與互聯網結合提供前提,工業以太網、4G 傳輸、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環節日趨成熟,成本大幅下降。工業互聯網標準制定和系統安全體系創建是各大技術陣營競爭的焦點,統一標準極大促進工業互聯網的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