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機械行業深度報告-機器人時代(37頁)

重點制造業企業自動化投入一直進行中。根據上市公司公開數據,即使在過去幾年宏觀經濟比較低迷的情況下,美的集團、索菲亞等重點制造業企業,繼續維持很高的資本開支,其中大部分是自動化改造的投入。可以說過去幾年來,國內重點企業的制造水平,由于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實現大幅提升。

此輪經濟周期推動中小企業投入自動化改造。從2016年初開始的經濟復蘇,源于需求的房地產去庫存和基建項目投放,供給側則進行大規模去產能,帶來制造業盈利改善,從而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推動自動化改造。次輪經濟復蘇,推動廣大中小型制造企業,通過自動化改造,實現產業升級,表現為機器人2017年銷量大幅增長50%以上。

智能制造貫穿于產業升級始終。工廠內部的智能制造體系大致分為五層:最底層是設備層,或者叫執行層,包括工業機器人、機床、傳感器等;然后是工業控制層,包括PLC、DCS和SCADA等;再往上是工業通訊層,目前工業以太網是主流;再往上是MES,MES是工廠智能制造體系的核心,有效管控生產及工藝過程;最上層是ERP,以財務為核心,與企業管理對接。

國內工業機器人未來市場將遠超想象。根據IFR統計,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本體銷售額首次突破132億美元(加上系統集成部分,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約500億美元),隨著主要經濟體自動化改造進行,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大幅提升。根據IFR預測,2017-2020年世界機器人銷量分別為34.7、37.8、43.5、52.2萬臺,未來4年CAGR達到15.4%。

工業機器人發展趨勢之一:更加柔性化。為了增加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場景,使得機器人更加柔性化。DFKI(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是德國頂級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營利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其股東包括Google、Intel、 微軟、寶馬、SAP、Airbus在內的全球前十的頂級科技企業)研究出了智能抓取與裝配機器人,可以通過抽象記憶系統用于自適應抓取與智能產品裝配,具體而言,就是在頭部安裝立體相機,在手臂靠近物體的地方安裝攝像頭;同時,利用左手內部天線從產品內部讀取尺寸、重量和加熱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