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工業控制-經濟回暖,產業崛起(30頁)

工控是現代工業的基石。工控,即工業自動化控制,主要指使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電氣手段,使工廠的生產和制造過程更加自動化、效率化、精確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視性。工控是工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方向:解決效率、產品質量、可靠性、一致性的基礎技術。

工控行業的發展驅動力分析。工控行業的驅動力可以從上下游兩個角度來分析:從上游可以看到,工控將受益于信息技術(IGBT、單片機、DSP、網絡通信等)突飛猛進的發展,內生創新力明顯,軟硬件結合的特點也易構成技術壁壘。

流程自動化與離散自動化技術及產品的自主化程度差別較大。實際上,這由我國工業發展優先順序選擇的歷史決定(如同一些大國走過的歷史一樣),在八九十年代,必須優先解決各種基礎原料和能源短缺的問題,重化工、火力發電等行業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先行產業,行業內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比較高(例如DCS 能在火電領域站住腳,首先在于得到具有壟斷地位的電力用戶的支持)。我國在流程工業自動化系統的自主化方面,可以說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DCS、儀表等關鍵產品逐步替代進口,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中資企業脫穎而出,如和利時、浙大中控等。

“普傳系”、“華為系”的裂變解開變頻器國產化序幕。變頻器介于驅動層與執行層之間,在工業自動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九十年代,臺灣普傳成功落地中國,打破了歐美、日本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壟斷局面,與此同時也為變頻器的國產化培育了人才;而2001 年10 月,艾默生收購華為安圣則間接導致了我國高端變頻技術的發展。細胞裂變的態勢派生出多家變頻器制造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等東南沿海地區。現在市面上可見到的主流國產品牌,幾乎都是在2000 年至2010 年這十年間裂變派生出來的。

解決方案成為重要的商業模式。2000 年之后,行業增速提高,競爭者逐漸增多,此時除了具備產品及服務性價比,對下游客戶快速響應能力之外,業務種類覆蓋范圍廣的平臺型公司通常能夠提供綜合的行業解決方案,可享受藍海盛宴。比如憑借電梯一體化控制器崛起的匯川技術及風電變流器的禾望電氣等。早期電梯廠開發PLC、微機電梯,技術要求高且穩定性欠佳,由于各家方案各異導致維保繁瑣,匯川一體化控制器出來后,迅速改變了格局,電梯的配置調試以及后期維保大大簡化,更是利用成本優勢將安川、富士等日本變頻品牌的逐出。一體化控制器鋪開的同時則享受了國內地產的黃金時代,公司得以迅速發展壯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