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床墊專題-美國篇(19頁)

床墊歷史:東西文化差異主導下的不同發展路徑。床墊作為睡眠平臺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縱觀其發展歷程,無論是公元前4000 年古埃及出現離地臥具、還是1865 年彈簧床墊面世真正開啟現代睡眠史,從材質到造型幾乎所有關鍵變化節點均發生在東亞以外地區。事實上,床墊在中國歷史上并不受重視,現代床墊對中國床具市場來說是舶來品。相反,重視睡眠環境是西方國家文化基因之一,對睡眠環境不斷提升的需求即是西方床墊史持續演進的原因,也是其床墊市場率先走向集中的根基。東西方文化差異造就國內外床墊消費觀念的鴻溝——西方追求質地柔軟,中國“睡硬床”的觀念根深蒂固。

“西軟東硬”的消費觀念差異反映在市場產品構成上,是美國傳統彈簧床墊主流下以記憶綿為首的功能床墊異軍突起,而國內市場尚處彈簧床墊品牌化進程。根據ISPA(國際睡眠產品協會)統計,2004 年至2015年,美國市場記憶綿床墊等功能性床墊的銷售規模由6.25 億美元上升至17.88 億美元,CAGR 超過10%,而同期傳統彈簧床墊銷售規模CAGR僅為3.7%,目前美國記憶綿床墊市場份額約為15%。國內市場價格便宜的中低端傳統彈簧床墊占據優勢,記憶綿制品仍處概念推廣和產品導入期。一方面,中國人愛睡硬床的習慣根深蒂固,質感較硬的彈簧床墊契合國內傳統睡眠觀念。另一方面,記憶綿制品原材料昂貴,市場定價較高,在概念仍為普及的情況下記憶綿床墊市場國內仍處萌芽期。

彈簧床墊問世之初,伴隨各類技術創新,擁有受市場認可的專利產品的“3S”率先嶄露頭角。1900 年,席夢思成功設計出獨立袋裝彈簧的雛型,并注冊專利,當年推出的“用布包裹著的彈簧床墊”大受好評。其后的1925 年席夢思首席工程師發明首部大量自動生產獨立袋裝彈簧的機器,改變彈簧床墊制造史的同時生產出后來名聲斐然的“甜夢”(Beautyrest)床墊。

技術革新與新材料涌現,專業床墊領域Tempur、Select Comfort 異軍突起。伴隨床墊制造技術不斷革新以及各類新材料誕生,彈簧床墊以外的專業床墊市場開始誕生,其中以記憶棉床墊和新型空氣床墊發展最為迅速。名為“tempur”的記憶棉材料由NASA 于1971 年研發以緩解宇航員升空時的重力,而成立于1991 年的泰普爾是首家將記憶綿材質用于制作床墊產品的公司,公司成立當年即推出tempur 品牌記憶綿產品并大獲成功。成立于1987 年度Select Comfort 則專注于空氣床墊,主要制造Sleep Number 床墊,旗下產品允許消費者自行調整床墊各處軟硬程度。無論是傳統彈簧床墊還是專業床墊,技術創新催生新市場需求的同時,在產品端具備一技之長的品牌占據市場先機,從而得以開啟龍頭之路。

向龍頭進發,消費升級下強力品牌營銷樹立產品形象。伴隨二戰結束美國經濟迎來一段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人均收入的快速提升疊加注重睡眠環境這一文化基因驅動的高消費意愿,美國床墊業駛入增長快車道。ISPA 估算,床上用品行業的銷售額從1984 年到2004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約為6.3%,其中產品數量和平均銷售價格的增長率分別為2.6%、3.6%。伴隨市場的不斷擴容,生產技術并非難以復制的傳統彈簧床墊市場競爭加劇。前期依靠技術優勢和產品口碑占據市場領先地位的床墊品牌通過加大品牌推廣營銷力度,令自身獨特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