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管”方向。征求意見稿意的可操作性表明監管的態度:控制“影子銀行”,降低金融風險;資管回到行業本源,減少“監管套利”。市場對此不應有幻想。
方向是確定的,速度則需要跟蹤。意見稿推出的意義更多的在于作為框架性文件引導資管行業發展方向,后續對各業務影響需一行三會具體細則推進落實。和銀行業內交流下來,監管趨嚴方向更加明確;銀行和監管會有博弈空間,這決定了未來資管行業變化的速度。
最核心的具體影響:“非標”是控制重點、限制“期限錯配”殺傷力最大、“凈值”會是博弈重點。重點針對資產管理業務的多層嵌套、杠桿不清、套利嚴重、投機頻繁等問題,設定統一的標準規制;同時,對金融創新堅持趨利避害、一分為二,留出發展空間。
中小客戶的銀行理財,未來面臨較大壓力。投資者投資理財大部分是出于銀行的“剛性兌付預期”,這一預期打破,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將轉到更低風險的資產。同時,凈值管理,收益率波動加大,投資者需要承擔更大的理財風險。整體看,中小客戶的銀行理財,未來面臨較大壓力。小銀行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低,預計受影響更大。
高凈值客戶認定條件整體趨嚴,影響相對較小。新規中合格投資者認定標準嚴于銀行高凈值客戶的標準,雖然單筆投資額條件有放松,但預計門檻認定影響更大。城商行私銀戶均資產在標準水平上下,壓力最大。高凈值客戶認定條件整體趨嚴,產品更多元化,新規對他們影響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