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機器人,智能制造版圖上不可缺少的環節(37頁)

機器人發展歷史—起源于上世紀中葉的新興領域。1987 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對工業機器人進行了定義:“工業機器人是一種具有自動控制的操作和移動功能,能完成各種作業的可編程操作機。”我國科學家對機器人的定義是:“機器人是一種自動化的機器,所不同的是這種機器具備一些與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規劃能力、動作能力和協同能力,是一種具有高級靈活性的自動化機器”。

以美國為起點,從日本走向全球。今日工業機器人的最早研究可追溯到第二次大戰后不久。在上世紀40 年代后期,橡樹嶺和阿爾貢國家實驗室就已開始實施計劃,研制遙控式機械手,用于搬運放射性材料。這些系統是“主從”型的,主機械手由使用者進行導引做一連串動作,而從機械手盡可能準確地模仿主機械手的動作,后來用機械耦合主從機械手的動作加入力的反饋,使操作員能夠感覺到從機械手及其環境之間產生的力。上世紀50 年代中期,機械手中的機械耦合被液壓裝置所取代。

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四大家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但從全球角度看,目前歐洲和日本是工業機器人主要供應商,ABB、庫卡(KUKA)、發那科(FANUC)、安川電機(YASKAWA)四家公司占據著工業機器人53%的市場份額。

機器人分類。機器人是具有感覺、思維決策和動作功能的智能機器。根據機器人的應用環境,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其中,工業機器人指應用于生產過程和環境的機器人,主要包括人機協作機器人和工業移動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指除工業機器人以外的、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于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主要包括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亞洲市場最具潛力。據IFR 統計顯示,2016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突破132 億美元,其中亞洲銷售額76億美元,歐洲銷售額26.4 億美元,北美地區銷售額達到17.9 億美元。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銷售額總計占到了全球銷售的3/4。到2020 年,全球工業銷售額有望突破199億美元,其中亞洲將是最大的銷售市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