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人臉識別產業化爆發。北京時間9 月13 日,蘋果在喬布斯劇院召開新品發布會,最備受矚目的當屬其推出蘋果十周年特別版首款OLED 全面屏iPhone X。它的獨特之處在于沒有了TouchID 指紋識別,而是采用FaceID 人臉識別作為手機生物辨識技術,不需要任何動作,抬手秒解鎖。除了萬眾矚目的蘋果,國內手機廠商小米、vivo 在蘋果發布會之前也相繼推出了人臉識別手機。9 月11 日,小米發布Note3 手機,提供人臉解鎖功能,識別速度為500 毫秒。9 月7 日vivo 在印度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機V7+,同樣具備人臉解鎖功能。
概念辨析:機器人臉識別VS 肉眼識別。人臉識別技術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包括人臉圖像采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以及身份查找等。該技術融合了生物學、心理學、認知學、模式識別、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領域的知識和相關技術,可廣泛應用于身份確認、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安全監控、人機交互等場景。
人臉識別分為兩種模式四步流程。我們把人臉識別總結為兩種應用模式和四步流程。兩種應用模式包括1:1 比對和1:N 識別:人臉驗證技術(1:1 比對)。1:1 的定義是一個判斷的作用,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計算出拍攝對象與數據庫中兩個人臉的相似度,應用的場景包括金融、人證、手機解鎖等。目前支付寶、銀行刷臉取款的人證比對、智能手機解鎖使用的都是1:1 人臉識別。以iPhone X 的FaceID 為例:首先用戶需要開通該服務,將人臉信息存儲在iPhone X 當中;開通之后,在解鎖、支付中就可以使用Face ID,所以FaceID 并不需要識別很多張臉,而只需要識別機主的人,或者其他授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