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手機外殼專題-布局多元化工藝(48頁)

金屬、玻璃、陶瓷,三雄爭霸誰主沉浮?當前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通過外觀設計優化提高“顏值”,并注入品牌文化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及品牌辨識度,已成為廠商除電子元件升級外最主要的競爭手段。而手機外殼作為智能手機外觀最為具象化的表現,其材料、工藝、顏色和外觀設計的改善和創新是最直接顯著的差異化途徑。追溯手機外殼的演變史,從最初的工程塑料,包括聚碳酸酯(PC)、ABS、尼龍、聚礬等,再到凱夫拉纖維、碳纖維、玻璃、陶瓷、不銹鋼、金屬等材料。目前中高端機型普遍采用全金屬一體化機身,但在5G 以及無線充電等新型技術下金屬外殼的不足也變得明顯。金屬中框搭配非金屬后蓋的外殼設計方案再度受到重視,目前玻璃及陶瓷以其優良的性能參數較受青睞。

看全球前五大主流品牌,曉外殼升級及ASP 提升路徑。當前智能手機市場處于存量競爭階段,消費者持續增強的品牌意識以及“強者恒強”的龍頭效應催化市場份額加速向主流品牌商集中,2017 年一季度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商出貨量占比高達60%。我們選取蘋果、三星以及華為、OPPO、vivo 全球前五大主流品牌的高、中、低端產品線作為樣本,樣本涉及品牌具備代表性及廣泛性,且產品線全面,可借此一窺全球高、中、低端手機外殼的應用現狀以及潛在升級路徑。

中低端金屬外殼市場仍將快速成長,新增金屬中框市場正待爆發。相較于塑料外殼,金屬外殼優勢顯著,除了金屬獨有的光澤及觸感所營造出的高端氣息之外,在硬度、輕薄、散熱、可回收性等方面均更勝一籌。自2013 年起iPhone5 采用全鋁合金外殼開啟金屬風潮之后,眾多智能手機品牌紛紛加入金屬外殼陣營,金屬外殼滲透率一直保持高增長態勢。2017 年玻璃等非金屬后蓋迎來爆發,抑制純金屬外殼滲透率繼續快速上行,綜合高端以及中低端金屬外殼滲透率估算,我們預計純金屬外殼整體滲透率將由2016 年的39%緩慢爬升至2019 年的49%。考慮到玻璃、陶瓷等非金屬后蓋仍需與金屬中框配套,非金屬后蓋滲透直接驅動金屬中框同時滲透,預計金屬中框滲透率將由2016 年的5%迅速提升至2019 年的4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