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迄今,電商GMV增速沒有明顯下滑的跡象。2016年,中國網上零售總額(GMV)同比增長31.6%,增速比前幾年有明顯回落;網上零售占社會消費零售的比例接近15%,似乎已經沒有多少提升空間。商務部在《2016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報告》中指出,電商行業增長正在放緩,行業新一輪洗牌即將開始;很多第三方研究機構和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網上零售GMV增速可能跌至20-25%。然而,2017年上半年的電商行業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GMV增速沒有明顯下滑,甚至可能保持了去年同期水平;“618”年中購物節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和媒體的眼球,帶動整個電商行業熱度持續升高。
2017年上半年,主要電商企業做到了“有質量的高增長”。2017年至今,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三大主流電商平臺都做到了較高的收入利潤增長:第一季度,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長60%,Non-GAAP凈利潤同比增長37%(注:阿里巴巴財年結束日期為3月31日,2017年第一季度是2016年第四財季);京東收入同比增長41%,連續兩個季度實現Non-GAAP凈盈利;唯品會收入同比增長31%,Non-GAAP凈利潤同比增長21%。三家公司的官方業績指引都比較樂觀:阿里巴巴預測2017財年(2018年3月底結束)收入將增長45-49%,京東預測二季度收入將增長33-37%,唯品會預測二季度收入將增長26-30%。
電商行業進化論:從“多快好省”到“品質生活”。自從2003年淘寶網創立以來,中國電商零售行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C2C為主,賣家規模較小、品質不高,買家主要追求廉價;當時的電商平臺存在許多白牌、仿冒、次品。第二階段,以京東崛起、淘寶商城改名天貓為象征,主流電商平臺全面轉向B2C,講究品牌戰略,“多快好省”成了買家的主要訴求。到了2016年,高端品牌設立官方渠道的越來越多,消費升級成為新的主題,電商行業也就進入了講求品質的第三階段——阿里提出“理想生活上天貓”的口號,京東則爭鋒相對地提出“只為品質生活”。性價比時代進入尾聲,下一個時代屬于品牌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