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房地產寵兒-長租公寓(33頁)

頂層設計規范市場秩序,驅動租賃行業健康發展。2017年5月,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了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保護租房者合法權益,按照國務院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住房城鄉建設部起草了《住房租賃和銷售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進入2017年,7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證監會共同發布《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是多部委首次聯合出臺租賃支持政策,標志著政策的進一步深化,同時也為后續多部門統一協調奠定基礎。

多地積極響應中央政策,密集出臺實施細則。在中央層面出臺綱領性文件后,各地方也積極響應號召,截止目前已有20個省市(直轄市)出臺《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的實施細則,多地均明確表示支持商改住,并落實對租賃供給方的稅收優惠,同時對住房租賃型企業提供各種維度的金融支持,約有6成省份提出推進REITs試點。我們認為這些政策未來對長租公寓企業均能產生實質性的利好。

一線城市深化改革步伐。相比其他地區,一線城市的租賃市場改革更為深入。首先在土地供給層面,一線城市已經通過改革供給結構,改變供給方式的方法以增加租賃市場供給。在供給結構上,一線城市在土地供給側開始向租賃住房傾斜,例如,深圳將建設40萬套人才住房,其中70%為租賃住房,北京則在今后5年將加大租賃住房供應,計劃供地1300公頃,建設租賃住房50萬套。而上海在《上海市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供地將明顯向租賃市場傾斜,在“十三五”時期,住房用地供應5500公頃,其中,商品住房用地2000公頃,租賃住房用地1700公頃,保障性住房用地1800公頃。并且更進一步地,上海近期首次出現以“租賃用房”為土地用途的土地供給,并且規定所建物業嚴格按照“只租不售”的模式管理,我們認為以“租賃用房”為用途的土地出讓首次出現,是真正有益于租賃市場長遠發展的改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