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環保行業雄安專題(43頁)

雄安為標桿,京津冀區域協同支撐,水與大氣治理超3000 億市場蓄勢待發。雄安新區注重環境質量與智慧化、信息化與高效的公共服務,為環保行業的新理念和高標準技術打造應用示范。但目前,雄安乃至整個京津冀地區的污染問題均較突出,水體存在“水少”、“水臟”、“水不安全”等問題,大氣則主要受散煤影響冬季霧霾嚴重,我們認為,環境污染具有區域性和流動性,雄安生態規劃的實現尚需京津冀生態環境圈作為支撐,水體與大氣治理將是主線。我們預期,在政策催化下,雄安及京津冀將開啟新一輪環保投資熱潮,水與大氣超3000 億市場蓄勢待發,雄安新區的生態標桿亦將引領環保行業進入綜合化、產業鏈式發展新時代。

京津冀地區水污染問題多年未見好轉,與規劃目標相去甚遠。白洋淀作為雄安新區乃至京津冀地區最大的湖泊,水質常年為V 類,與功能區劃要求的Ⅲ類水質差距明顯,對其生態功能的保護和修復將成為新區開發建設的前提。京津冀三地大部分屬于海河流域,長期以來存在較為嚴重的水資源短缺、水生態環境惡化、進而影響飲用水庫水質安全等問題,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的9.14%,40%水質斷面為Ⅴ類和劣Ⅴ類且持續多年,約20%的飲用水水庫水質在Ⅳ類及以下,需要依靠南水北調保障飲水安全,多種水資源問題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區域的未來發展,“水少”“水臟”“水不安全”是雄安新區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先應考慮解決的環境難題。

“十三五”京津冀地區水治理市場455 億元。污水處設施、黑臭水體治理、再生水等節水措施是京津冀三地主要采取的水體污染治理措施,PPP 是重要手段。同時,三地均采取了嚴厲的監管處罰措施,結合環保督查日漸趨嚴,區域內水治理有望提速。其中,區域總體對配套管網建設及污泥處理設施需求較大、污水處理設施需求下沉至鄉鎮與農村,黑臭水體將以綜合工程為主,再生水成為節水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根據京津冀三地水污染治理政策目標與行業平均投資水平測算得出三地“十三五”期間三地水污染治理投資空間合計約454.7 億元,包括北京191.5 億元,天津78.1 億元,河北185 億元。

京津冀地區冬季霧霾嚴重,治理迫在眉睫。燃煤是京津冀地區冬季霧霾嚴重的重要因素,其中散煤燃燒約占總燃煤量的10%,煙塵排放濃度超出火電標準20倍,SO2 排放濃度超出火電標準10 倍,對大氣污染嚴重。2017 年是大氣治理力度最強的一年,京津冀地區達標壓力巨大,淘汰落后產能、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清潔取暖改造將成為解決工業燃煤與居民散煤的三大措施,其中清潔取暖改造市場空間最大。

清潔取暖市場空間超過1800 億元,非電治理釋放超600 億市場空間。京津冀三地計劃分別于2017 年、2019 年和2020 年全面完成清潔取暖改造任務,預計“十三五”期間清潔取暖工程投資超過1800 億元;非電行業特別排放限值翻倍提標,“2+26”城市重點污染行業需在今年10 月前完成艱巨的提標改造任務,將催生超過600 億元的非電減排改造市場空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