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形成基因獨特的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2007年,中國銀行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合作推出私人銀行業務,標志著中資私人銀行業務的正式起航。2017年,中資私人銀行剛好走過第十個年頭。在這十年當中,我國的GDP增長了1.7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5倍,高凈值家庭超過210萬戶。居民個人財富的順勢積累,助推中國形成了規模達120萬億的財富管理市場,躍升為全球第二。中國的私人銀行機構也御風而行,在客戶數量及管理資產規模上均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可謂經歷了“黃金十年”。站在這個富有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我們從市場規模、客戶特點、競爭格局、業務模式這四個方面進行回顧梳理,試圖勾勒出中國私人銀行市場第一個十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思變,中國私人銀行正站在轉型關鍵路口。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提出了“新常態”的概念,標志著我國社會與經濟開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宏觀發展環境、高凈值客戶的結構與需求、私行機構的競爭格局和自身地位都出現了新的變化。這意味著,中國私人銀行業正站在關鍵的路口,過去粗放生長大踏步邁進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需要迎接轉型升級的歷史新機遇。本章,我們將深入研究私人銀行在市場、客戶、格局、地位等方面的本質變化,以幫助探索中國私人銀行業的特色發展機會和機遇。
展望,探索中國私人銀行特色化發展道路。相較于其他市場,中國金融市場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和復雜性。一方面,中國經濟體量巨大,經歷了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諸多“中國奇跡”。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中國目前面臨著諸多特性的機遇和挑戰,如經濟“新常態”、高凈值客戶結構和需求變化、金融分業監管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私行機構應當積極學習國外領先私行機構的優點和經驗,但也需根據中國市場的特殊現狀,取長補短、活學活用。在本章,我們希望就未來中國私人銀行應如何選擇自身的戰略定位、能力布局和組織支撐進行探討,試圖總結出中國特色的私行機構發展路徑,為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獻計獻策。
洞察,2017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情勢前瞻。2016年,財富管理機構在規模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金融市場波動性增大、監管趨嚴、優質產品稀缺等多方面的挑戰。從金融市場看,利率整體維持在低位,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固收類產品收益率相應走低、吸引力下降;股市延續了2015年的低迷震蕩行情,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2.3%,深成指數累計下跌19.6%;匯市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全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挫4434個基點,跌幅超過6%;債市大起大落,牛市開年、暴跌收尾,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打破剛性兌付成為大勢所趨;唯有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爆,引發多地陸續出臺嚴格的調控政策、為市場降溫。從監管看,對資產管理行業的監管全面從嚴,資管機構追求激進規模增長和監管套利的時代過去,洗牌加劇,也影響了財富管理機構的產品供給和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