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征信市場年度綜合分析(39頁)

2013年《征信業管理條例》出臺并實施,2014年首批企業征信牌照開始下發,2015年初,央行下發通知,令芝麻信用、騰訊征信、拉卡拉等8家企業做好關于開展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中國征信行業開始呈現市場化,2016年企業征信備案在存量既定的情況下審批節奏有所放慢,個人征信前期報備審批試點范圍有所擴大。同時由于社會大眾信用需求增加、信用意識不斷增強,中國征信行業潛力待釋放。

目前國內征信行業尚處在市場化起步階段,對比國外征信市場,可以推測,國內征信潛在市場容量相對較大,由于社會大眾信用需求有待開發,征信行業的發展尚待時日。同時數據本身天然的壟斷性,導致具有生態背景的征信公司具有先天優勢:獲得低成本、高價值的生態數據能夠對征信效果快速評估等。較低的市場開發度、社會信用潛在需求及數據先天壟斷的特性,導致中國征信市場在有著較大成長空間的同時,也將快速進入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因此對于想要進入征信市場的企業,必須要在自身數據優勢與市場潛在容量上進行評估。

從征信企業業務流程看,信息收集、信息加工處理、信用產品輸出、商業化應用是征信業務開展的四大關鍵環節。其中信息收集是征信業務開展的原料與基礎,信息收集的維度和質量對信用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起決定性作用,而征信機構覆蓋群體數量的多寡,決定征信機構展業區域。信息加工處理,按照標準信息采集、交換格式,征信機構將分散、碎片的信息集中匯總,結構化處理后形成、儲存為信用檔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