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穩步推進,2017進入落地年。2016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下一階段推進中央企業結構調整和重組的重點工作,即“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2016年8月國資委印發《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支持國有企業開展員工持股。中央與地方國企改革陸續推進,2017年將進入落地年
混合所有制是改革核心,醫藥國企有望率先受益。混合所有制是國改的核心,也是最值得期待的制度紅利,按國企功能分類看將最先從競爭類國企開展。國企改革將主要從混合所有制、資產注入/整體上市、股權激勵、私有化、MBO等幾大方面展開。醫藥行業屬競爭性行業,國資可以放棄控股、甚至全退,交給民營資本運作,醫藥國企迎來巨大制度紅利
醫藥國企經營效率低,“資源+品牌”潛力待釋放。2015年中國醫藥工業規模企業前20位中有5家是國企,像石藥集團、齊魯制藥等也帶有國資背景,從規模角度看國有醫藥類企業占據一定優勢。雖然醫藥國企經營效率遠不如民企,但醫藥國企上市公司普遍具有很好的“資源+品牌”優勢,若能通過國企改革釋放制度紅利,則改善空間巨大。目前A股醫藥上市公司中有47家國企性質的公司,其中央企系(國藥系、華潤系、通用系)10家、地方國企(上藥系、天藥系、太極系、哈藥系等)33家、及校辦企業(清華、北大、中大等)4家。本文對這些潛力國企進行了全面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