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美國,我國信息安全發展落后
我國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自主化程度低,并且外部網絡威脅日益嚴重,因此國家近年來陸續出臺政策,培育自主可控產業鏈,率先在軍隊、政府等國家安全部門推廣,同時采用軍民融合的方式引入民間資本和技術,加速打造自主可控信息化解決方案,保障國防信息化安全。美國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很早將其列為國家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并建立嚴密的信息安全法律體系,管理架構上,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并且培育了一批IT 巨頭,組成八大金剛,把持整個IT 生態的命脈,另外網絡安全方面也積極吸納民營企業,協助保護國家信息安全。
實現國產信息化自主可控是信息安全根本保障
去“IOE”為自主可控打下良好的基礎,盡管去“IOE”本意是降低信息化成本,但直接打破了國外巨頭壟斷,為發展自主可控留下良好的空間,并且積累了相應的技術,2013 年“棱鏡門”曝光了后門、漏洞等重大隱患,使我國認識到只有自主可控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信息安全。從CPU 發展上看,目前我國有兩種實現自主可控路徑,包括自主路徑,以龍芯、申威、飛騰為代表;引進吸收路徑,以兆芯、宏芯、海光為代表,我們認為自主路徑能保證信息安全,能夠解決黨政軍等部門剛需,而消化吸收路徑適合產業推廣,因此兩種方向側重點不同,將長期并存。
我國自主可控產業發展狀況參差不齊
自主可控產業鏈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和安全產品,發展狀況參差不齊,不考慮芯片,基礎硬件國產化率較高;由于受制于底層硬件生態,基礎軟件國產化率較差;應用軟件由于粘性較大,國產替代進程緩慢,安全產品由于政策引導,國產化率最高。
兩大集團帶領眾多廠商投身國產自主可控產業
中國電子和中國電科兩大綜合IT 企業集團是自主可控主力軍,旗下幾乎涵蓋自主可控產業鏈各個環節,將最先受益于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