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22日,為期兩天的創業邦2016創新中國總決賽暨秋季峰會在杭州召開。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發表了題為《未來十年,創業的黃金時代》的演講。
?犀利觀點如下:
錢多、人傻,指的是投資人錢多了,人還特傻,追高估值。反過來,投資人傻,這對創業者來說豈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商業模式的創新在過去幾年內機會不多了,那么科技創新的創業機會真的是越來越多了;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都需要理性回歸,把目光放長遠。
如下為演講全文,由創業邦整理:
現在流行叫“我的同事”,比如習大大管奧巴馬叫“我的同事”,“我的同事”閻焱昨天演講的主要內容是“錢多、人傻、政策偏”,和過去的“錢多、人傻”的房地產市場差不多。
但我的看法不太一樣。
錢多、人傻,指的應該是投資人錢多了,人還特傻,追高估值。反過來,投資人傻,這對創業者豈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創業,就希望投資人能給你投資,所以錢多的時候不見得是壞的時候,可能還是創業的好時候。
資本、環境、政策和人,是創業的黃金時代
閻焱的另外一個觀點,現在其實是資本的寒冬。這一點我想的又不一樣,資本的寒冬,融資很困難。但同樣反過來看,融資困難,難道不是創業的好時候嗎?!
一旦你融到了錢,首先就不敢亂花錢,這種情況下,你的競爭對手拿不到錢,你成功的幾率就更大。
從投資歷史上看,真正好的企業大多數是在低谷,商業環境和融資環境并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越做越好。因此,僅僅從資本角度來說,是創業的好時候。
同時,從創業的生態環境上來講,十年前的生態環境與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十年前,我們跟企業家談VC,他可能以為是維生素C。那時候很多公司的人都不知道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今天,懂得創投是什么概念、創業者怎么和資本打交道,包括找一個CFO,都已經非常容易。
首先是觀念,今天我們更多的是從商業的角度考慮問題,談用戶的痛點是什么,而不僅僅是從技術角度去追究。
其次是人才比以前多得多,不管是海歸,還是從大的國際公司出來的人才。最后,大家的經驗、分析問題的角度更加成熟。
然后是政策環境,“雙創”背景下,包括政府引導基金乃至各地的政策支持,給創業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環境,甚至和硅谷比,我們的政策環境可能會更好一點。
還有資本,現在中國每年VC投資的項目數和質量,都有質的變化,甚至人民幣基金比美元基金還要多。大家老說中國的資本市場有問題。確實是有問題,包括IPO的速度不夠快。但是現在和十年前比,并購數量絕對是上升了一個數量級都不止。
我個人的感覺,2017年資本市場會比2016年更樂觀一點。總之,跟五年前、十年前比,都要好太多,這難道不是一個創業的好時機嗎!
“三大驅動力”= 潛藏的創業機會
過去有很多消費互聯網的創業案例,今年可能會說互聯網已經被壟斷了,模式創新的機會已經不是很多了。那么,留給我們的創業機會是什么?
對此,我是非常樂觀自信的。
創業,在看行業之前,我們要先看到底選哪些方向,背后的驅動力在哪兒。我覺得有“三大驅動力”將驅動中國經濟繼續往前發展,這三個驅動力也正是有很好創業機會的地方。
第一,消費升級。
過去十幾年,消費的增長基本是在兩位數以上,如今仍然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中國人手上確實有很多錢,有錢之后,就要考慮提高生活、生命的質量,包括吃喝玩樂健康醫療各個方面。
今天看,確實有一些好項目,屬于2C類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但由于BAT的壟斷或者叫控制,使得機會好像不多了。但又有很多新的機會出現,比如今年比較火的內容創業、新娛樂方式。
即便像一些商業模式創新、有巨大平臺性機會的領域,可能現在短期內機會少,很難預測,但有時候真的是幾年就出一個新的東西,不斷快速的變化。
第二,“互聯網+”和“+互聯網”。
互聯網和零售業、旅游業的結合創造了很多機會,像電商、OTA等。但其實還有很多,特別是互聯網做企業服務。
中國企業服務從來就沒有做太好,特別是在被一些外企壟斷后。今天有了移動互聯網,中小微企業都可以很好地利用互聯網、企業服務軟件工具,把自己的效率提高。包括中大型的企業,這都是未來十年存在的重大機會,從前端客戶的獲取,到后面節省成本。
第三,科技創新。
如果說商業模式的創新在過去幾年內好像機會不多,那么科技創新的機會真的是越來越多。
科技創新一方面是市場對其的拉動、中國經濟的轉型乃至競爭的因素導致的。但之后則是“科技”本身發展的推動,在過去5~10年之內,科技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小到蛋白質、分子、基因,大到天文、宇宙。
一是以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為代表的IT革命將繼續發展。
而這種發展如果考慮到與行業的結合、與大數據的結合,則可以創造出非常多的創新機會。以人工智能為例,創業企業如果做人工智能相關的事,比如平臺、垂直應用、基礎的軟件、算法等等,會有很多創新的機會。
但要提醒的是,人工智能更要關注的是場景和背后的數據,不要對算法過于著迷。行業的發展會通過一些開源平臺化,這就降低了很多算法的技術門檻,這時候,數據的重要性、場景應用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
所以這是人工智能為代表的IT革命,包括智能系統、機器人、無人機以及自動駕駛等等,都與此相關。
二是生命科學的發展,特別是以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帶來的新的生物技術,引發的精準醫療、生物制藥等新的發展機會。
大家可能認為過去風險投資,舉個例子來說,投生物制藥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因為它需要動輒投入幾億、幾十億美金,做一個藥需要十幾年的時間。但是如果你看這個行業的變化,在過去幾年之內發生了從研究模式到開發模式的變化,一直到新技術的變化。使得研發創新藥物成本在降低,時間在縮短,退出的機制也更靈活了。
整體來說,我覺得生物制藥這個領域可能是未來VC在健康醫療生命科學當中的一大機會。
醫療服務就不用說。中國醫療制度的改革、分級診療等等,包括一些專科醫院都有機會。
這不只是創業的時代,現在看絕對是最好的創業時代,同時也是很好的投資時代。但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都需要理性的回歸,把目光放到長遠一些來看。我們愿意和創業者一起,真正把企業做扎實,做出一些世界上最牛的企業。
(來源: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