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周煒:十年投資的反思,獨角獸這樣誕生

踐行VC投資十載,30%獨角獸命中率的斐然成績,讓周煒在創投圈聲名遠播。相比投資成績,更值得我們稱贊的是,他不吝分享成功經驗,道出了圍獵獨角獸和獨角獸成長記的核心要領,希望以下分享,能夠對投資人和創業者有所啟迪。

一、投中獨角獸的秘訣在于專注+專業

最近看到一則數字說,平均一個風險機構早期參與,投中一個獨角獸的概率低于0.5%。我不知道這個數字是不是精確,但我確實看到,有大量風險投資機構做了10年,投的大部分是A輪,可能一個獨角獸的公司都沒有投出來過。

有人說早期投資是門藝術,不是科學,但我并不這樣認為。在我們的投資名單里有超過70%的項目是A輪領投,獨角獸企業命中率占比高達近30%,這個比例在業內不一定是第一,但一定也是前兩三名。

我觀察了10年,凡是不聚焦的基金,尤其是VC,后期大規模基金的不說,基本上都是表現平平,表現好的全都是非常聚焦的,不管是對一個趨勢聚焦,對一個垂直行業聚焦,對一種方法聚焦,還是對一個人群聚焦,必須是聚焦的。

而我們的投資方法很聚焦,我原來曾說過一些話比較絕對,我說小而美的東西我們不投,我們希望投的是最終能成為巨頭的公司,所以我們的投資結果大量都是平臺型公司。

邏輯很簡單,因為平臺的價值是很難被顛覆的,躺著都可以賺錢,用戶很難遷移,這是平臺的優勢。這也是為什么淘寶活得那么滋潤,因為基本上到這個時候已經很難有人能挑戰它了。

我們的投資策略不是撒大網,而是專而精,甚至我們不在一個領域投資兩家競爭型公司,盡管投對的概率非常低。我們投過的平臺型企業包括京東、宜信、京東金融、融360,一下科技、喜馬拉雅、秒針系統、啟明星辰、瑞爾齒科、亞洲創新集團和探探等等。

很多市場投資者問我,為什么你選這家公司?我說很簡單,從算法層面來講,你看見的是一個有幾十個變量的代數公式,全世界都沒人能解得開這個公式。我們的能力是工作了10年以后,要積累到能很快的通過對這個行業的理解,把其中可能最重要的會決定這個公式90%結果的三個變量找出來。剩下的不管是三十個、五十個、七十個變量,越早剔除掉越好。

這就延伸出了另一個問題,各位在開投委會時經常會發現,有些時候討論會掉到牛角尖里,大家一直來回在辯論的其實是對這個公司最終成不成功,不是在最重要的要素的點上來回變量,這是我看到最普遍犯的錯誤。

錯誤的本質是,每個團隊成員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理解這個行業,所以根本不知道到底應該關心哪幾個點,那就完蛋了。我們過去犯過一些錯誤也是類似的,因為對一些非常不重要的點糾結得來回討論,以至于最后否掉了大量的機會,這是我覺得永遠都避免不了的。但是作為一個機構,作為一個投資人,大家可能需要盡量去做到。

二、平臺型項目依然有進入機會

常有人問我,平臺型項目是否還有進入機會。我的答案是,即使行業有大平臺,垂直平臺還有大量的機會。這里面會誕生10億美金的獨角獸,它們是行業內的絕對領導者,不存在競品翻盤的可能性。

但話說回來,能不能做出大平臺,還是要看行業規律。比如說,pc時代當基礎設施發展到一定時候,內容就會變得值錢,會出現平臺的機會一開始被投資的都是技術平臺、支付平臺,也就是所謂的服務型的公司。它們就像高速公路,路都修好了,這個時候就該運貨的賺錢了。

在互聯網上,運貨的就是那些做內容的,所以在pc時代內容最后變的很貴。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是這樣,我們相信這個規律會重復。所以要做平臺就要對行業有足夠的理解,這樣才能找到規律選對方向。

這種規律對于創始人和投資人都是極其重要的。雖然你掌握了不見得能做到,但是至少成功的幾率就會更大一點。人生無非就是在尋找一個規律,掌握了這個規律,你就牛逼了。

過去中國一直在復制國外,但從2011年之后開始出現一些本土的創新。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唱吧,當時我在向美國朋友們展示這個東西,他們n看著我說,「你是瘋子嗎?怎么會有人拿著手機在家唱卡拉OK?」

這就是文化差異。其實重大的文化差異,最終會讓我們的應用產生巨大的區別。在那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應用型產品出現了創新,這些創新很容易將一些其他競爭者擋在門外。比如微信,在國外看不到有這樣強有力的一個平臺;微博與當年的Twitter發布的時候是一模一樣的,但是今天微博的發展和市值都遠遠超過了Twitter。

所以在做內容平臺的時候,大家不要看不起微創新,當我們談創新的時候,必須從微創新開始。資本出海,我們不但可以微創新,還可以做更多。

三、如何快速成長為一家獨角獸?

在十年的VC投資經歷中,通過觀察所投公司和行業成功案例,我總結出了成為獨角獸的三大定律,包括創業者也要思考怎么幫助自己快速駛入這個軌道。

1.越野定律:找到行業競爭中最關鍵的成功要素

一個事情做成功可能只有2-3個最關鍵的要素,作為CEO最應該關注的就是這兩三個因素。這些最關鍵要素可能是政府溝通能力、產品能力或者運營能力,這要看具體行業。你只要具備了,其他的細節就么有那么重要。

誰的技能點和行業競爭的關鍵點最匹配,誰就擁有最大的成功機會。那些最終能成功的人一定是更懂這個行業和行業競爭的人。

2.紅燈定律:提前布局,累積微小的競爭優勢

高考差一分,人生有多大差別?這是一樣的道理。在相對后期的時候,每一個公司在同一個事情上感覺都布局了,但布局時間是有先后的。

也許只是領先了兩三個月,但每次領先兩三個月之后,累積下來的優勢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很難被追上。所以布局比別人早,最后你可能就會領先別人。

3.火箭定律:根據發展階段配置不同的資源助力

創業過程中,CEO是光速成長的。作為獨角獸公司CEO,你要完全改變自己,從氣場、思維模式、戰略的角度、與人交流的方式都要有很大的變化。可以說,每個階段都需要你扮演一個不同的角色,從始而終就一個表現形式的企業家我基本上沒見過。

包括京東的劉強東、融360的葉大清、宜信的唐寧在內等大批優秀的企業家,我時常感慨,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如何在三五年里有如此大的提升。你會驚奇地發現他的變化那么大,這是獨角獸公司CEO必須具備的素質。

團隊里很難有人能跟得上這個速度。所以就像火箭一樣,我們只能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更換不同的推進器,要及時引進新鮮血液,保證在正確的時間有正確的人才在做正確的事。這是非常重要的。

四、五大領域狩獵獨角獸

接下來,我們還會重點關注五大領域,希望未來可以誕生更多的獨角獸:

1.創新金融

長久以來我們都十分關注創新型金融,對「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也一直太認同。純互聯網概念成功的概率相對較低,必須了解行業。為什么今天P2P里面有很多亂象,那是因為有很多不懂金融的人沖進去做金融。這個大家應該要避免。

2.高科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大家常談的,很簡單,中國的模式創新已經到了平穩期,下一步必須要有基礎技術來推動。雖然國內我們看了一圈但比較失望,沒有看到特別好的技術底蘊,但是我覺得還是必須在這方面做好布局,要不然未來光靠模式創新不夠有動力。

3.安全領域

之前投資的啟明星辰已經上市,目前是安全領域最大的上市公司,200多億的市值。現在我們仍持續看好安全領域,未來安全一定會越來越重要。

4.垂直領域新媒體

下一步關注的主要是垂直內容領域,如一些可持續內容領域的創業公司。這部分我們可能會同我們的投資公司一起合作,比如喜馬拉雅FM和秒拍。

5.體育健康

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年輕一代對自己健康的關注逐漸增多。成長速度快、執行能力強的體育運動及醫療健康企業是很有潛力的。

(來源:公眾微信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