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重于泰山,去除沉疴刻不容緩:后棱鏡門時代,中國的信息安全面臨內憂外患。內憂:IT 系統核心產品與技術對外依存度高居不下,長期來看存不可控風險;外患: 美日等國家將中國視為主要威脅國,未來中國依然是重點被監聽、監視對象。信息安全形勢依舊嚴峻。在此背景下,政府已將信息安全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并將其列為繼海、陸、空、天之后的第五大戰略空間。與此同時,“網絡立法”、“去IOE”及“首次全國范圍內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檢查工作啟動”等重磅政策層層推進,力爭從安全防護(網絡安全)與自主可控兩大層面根治信息安全頑疾。
安全防護,“政策落地”與“需求提升”驅動行業加速向上:依據IDC 數據,過往五年我國網絡安全市場復合增速約20%。我們判斷,“十三五”期間網絡安全市場有望加速向上,主要理由基于:1)重磅政策鼎力扶持,從頂層架構轉向產業落地;2)經濟損失刺激企業信息安全防護意識提升,倒逼投資加大;3)移動互聯、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工控系統及智慧城市催生剛性行業需求打開中長期的增量成長空間。同時,對比歐美等發達國家針對網絡安全的投資規模,國內市場尚存數倍成長空間。而參照美國網安行業巨頭的成長歷程,在企業級信息安全市場,由于細分領域眾多且技術、人才、資質壁壘高,并購是加速做大做強的主要途徑。一線網絡安全廠商正憑借資本市場及公司的資金實力,持續推進并購戰略,提升綜合實力, 加速提高市場集中度,國內巨大市場有望孕育出與賽門鐵克相媲美的行業巨頭。
自主可控,砥礪前行,曙光已現:實現IT 系統核心軟硬件的國產化是從根本上解決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徑。當前,國內廠商在高端產品及核心技術方面的競爭力依舊匱乏,但在中低端領域已具備較強競爭力,可實現規模化替代。在政策強驅動下,萬億量級的國產化盛宴已經開席。我們預計未來國產化領域存在以下發展趨勢:國產廠商在政策扶持下加速部分細分行業的國產化替代;針對差距較大的細分領域,可通過引進國外企業的先進技術夯實產業鏈之間的合作彌補技術短板,進而打開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