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2013年定義為互聯網金融的“元年”,那么2015,則是見證這股力量由邊緣走向中心,正式邁向全民理財時代的關鍵之年。這一年,互聯網征信、移動支付、金融云等基礎設施建設迅速鋪開,互聯網再度詮釋了低成本規模化復制的絕對優勢,大幅降低了理財行為的參與成本;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駛向深水區,疊加中國證券市場迎來七年巔峰時刻,大量新鮮血液被納入資本市場服務體系;呈現燎原之勢的互聯網金融,令我們看到一種社會生態的重構。
本報告包含三個部分,市場篇主要針對2015年互聯網金融領域整體背景、創新業態以及監管情況進行了回顧和梳理;行業篇則依《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各個子行業,逐一進行了市場規模、商業模式、發展趨勢方面的探究;在展望篇中,我們從產品創新、行業困境兩個角度討論了當下互聯網金融自身存在的困局,結合對市場格局和監管思路的思考,我們預計,良莠分化與市場淘汰機制將在未來充分顯現。
結合業已成型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基于日常觀察和認知的需要,在本篇報告中,我們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的觀察體系,分為基礎設施與生態、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互聯網平臺+金融以及原生互聯網金融模式四大門類,進而向下細分出多級形態,幫助開展相關業務的機構和從業者,從全局和骨干上把握互聯網金融的生態鏈。
在新的監管背景下,我們認為互聯網金融領域將迎來結構性的深調,逐步回歸金融的本質,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互聯網真正成為金融行業泛在的基礎架構,滲透到其價值鏈的每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