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大漲、互聯網企業涌入,區塊鏈成為關注焦點。比特幣成為近年來熱捧的投資方向,價格行情走勢如火如荼。比特幣最初在2008 年由日本學者中本聰提出,在2009 年正式上線,2010 年首次公開交易。作為一種電子貨幣,它利用加密技術獨立于中央銀行之外,有效實現協議地發行和驗證支付。同時貨幣支付不通過中心機構,支付記錄會向全網節點發送記錄,通過全網節點的計算驗證其有效性。自從2013 年以來,比特幣就成為全球各大金融市場中最受投資者追捧的投資主題之一,其價格在2017 年中走出一陣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三倍,價格也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國內眾多互聯網公司紛紛布局區塊鏈,賦能生態打開區塊鏈技術想象空間。包括迅雷、奇虎360、網易等在內不少于10 家科技企業宣布即將或已經介入區塊鏈領域。其中,迅雷17 年發布了共享計算概念的玩客幣,公司股價從4 美元一路上漲,最高漲到27美元。另外,國內互聯網巨頭百度、騰訊、阿里和京東在區塊鏈領域也都有布局。
去中心化、低成本機器信任,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應用的開始。區塊鏈是比特幣的核心與基礎架構,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賬本系統。做一個形象的類比,假如區塊鏈是一個實物賬本,一個區塊就相當于賬本中的一頁,區塊中承載的信息,就是這一頁上記載的交易內容。區塊鏈的最大優勢在于實現去中心化,并且實現了低成本的可信環境。
區塊鏈技術則用代碼構建了一個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 —— 機器信任,我們不需要相信語言和故事,也不需要有鋼筋水泥、中央機構為基礎,不需要靠個人領袖背書,只需要知道那些區塊鏈上的代碼會執行,也不需要擔心制度會被腐敗掉,就可以做到互相協作,低成本構建大型合作網絡。
不同類型的區塊鏈具有不同功能,但其結構大體接近。區塊鏈通過建立特定的數據結構儲存信息(如交易時間,交易編號,交易量等),并將每次交易更新到其他節點上去,從而實現區塊鏈的共識,是為了實現少數被惡意修改后還能大部分的節點信息仍是正確的,從而可以使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