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式增長已成過去,再看制造環節新機遇:回顧光伏行業十年發展歷程,產業鏈各環節景氣度不斷變化,三輪大行情的龍頭也由初期的多晶硅到中游組件再到下游運營環節。截止15 年底國內光伏累計裝機規模已超40GW,預計“十三五”期間國內年均新增裝機22GW 左右,運營環節增速最快的時期已經過去。同時隨著行業逐步成熟,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將回歸成本下降的本質,未來成本進一步下降將更多依賴于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轉換效率提升,進而促使高效產品加速應用,低基數高彈性將使得高效產品制造環節成為未來行業較為確定的投資機會。
高效產品看單晶,成本趨同促爆發:單晶在轉換效率提升方面空間更廣,成本下降壓力下單晶前景更好,中長期替代趨勢已確立。我們認為單晶對多晶的替代將經歷三個節點:LOCE、電站初始投資成本、組件成本。目前單多晶電站初始投資差距逐漸縮小(低于0.1 元/W),隨著鑄錠、切片工藝的進一步提升,將帶動單多晶組件價差的進一步縮小,2016 年單多晶電站建設成本將逐漸趨同,行業將迎來第二階段的爆發式增長,未來5年復合增速超50%,其中硅片為單晶產業鏈關鍵環節,彈性最大。
雙玻價值逐步認知,質量時代重獲新生:雙玻組件自問世以來主要作為功能性產品用于BIPV 等領域,近來年隨著承重與功率損耗的技術瓶頸得到突破,規模化應用成為可能。國內光伏電站經歷三年粗放式增長后,電站質量問題頻發,雙玻組件因為其能夠更好解決蝸牛紋等問題,在可靠性、衰減等多方面優勢明顯,認可度逐漸提升。尤其是近期1500V 光伏電氣系統逐漸成熟,配合雙玻組件后,能降低初始投資成本0.2 元/W,雙玻組件優勢進一步放大將加速其規模化應用進程,進而大幅提升超薄玻璃需求,擁有核心技術的龍頭廠商將顯著受益于雙玻組件的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