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能源互聯網專題-微網(19頁)

微網初起步,未來空間無限

(一)微網是能源發展到成熟階段的表現形式

微網的出現彌補了單一接入分布式電源穩定性不足的缺陷,使其高能效性得以充分發揮,同時微網還可滿足用戶對電能質量、用電安全和供電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用電環境,提高用電質量。作為能源互聯網的縮影,無論是獨立運行還是并網運行,微網在自身建設、電力保護、能源儲存等方面都具有優良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能源互聯網智能、高效、清潔、穩定、安全等特點。

(二)政策和標準接連出臺,全力推進微網建設

微網政策管理體系應包含四項基本政策和管理制度:微網核準制度、微網電量上網、微網并網收費和微網并網管理。近年來,我國在微網領域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電改9 號文提出的售電側放開,以及全面放開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市場,為微網建設的快速發展提供動力;7 月22 日能源局下發的《關于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將加快新能源微網的全國性示范步伐,同時也利好新能源行業的發展。2014 年我國還出臺了3 部微網行業規范,預計后續關于微網的電價及補貼政策將陸續出臺,解決儲能成本問題,加快微電網的商業化進程。

優化保護控制技術是關鍵,交直流混合微網是方向

(一)調度控制技術、分布式電源、儲能缺一不可

微網分層控制系統可分為上層、中層、下層三個部分,上層是配電網管理調度系統,中層是微網中心控制器,或微網能量管理系統,下層是各種設備,包括發電設備、輔助設備、二次設備等。其中,能量優化調度技術和保護控制技術、分布式電源、儲能技術是重中之重。

(二)交直流混合微網是未來方向

交直流混合微網有效結合了交流微網與直流微網的優點,既可以減少交流/直流或直流/交流等變換環節,減少電子器件使用,也可以減少用戶設備內的變頻裝置,降低設備制造成本,使微網結構簡單、控制靈活、損耗降低,提高整個系統的經濟性和可靠性。

微網星火已成燎原之勢

(一)效益豐厚,前景廣闊

從過去五年來看,微電網的技術推廣有范圍擴大之勢,全球微電網市場規模穩步成長,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微網的豐厚效益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經濟效益,提高電力利用效率,降低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二是社會效益,提高電網供電安全性和可靠性,形成和諧多元的用電格局;三是環境效益,降低線損,利用各類清潔能源緩解環保壓力。

(二)龍頭領銜,乘風破浪

微網的初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集中在研究與開發、政策制定與實施,以及支撐體系建設等方面。但目前這些問題都在被逐一克服,以部分優秀民營企業為代表的微網建設運營示范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十三五”期間微網將成為能源領域的重要投資方向,看好前期卡位龍頭,以及前瞻布局的智能制造、高新技術公司。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