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免疫治療-革命性抗腫瘤時代即將來臨(79頁)

腫瘤,又稱為癌癥,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現為局部腫塊。腫瘤細胞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和功能,它生長旺盛,常呈持續性不受機體控制的生長,最終破壞機體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從而導致機體死亡。腫瘤不是人類特有疾病,幾乎所有動物(除個別物種)均可以形成腫瘤,甚至一部分植物也會得“癌癥”,因此腫瘤是高等物種間具有通性的疾病。

腫瘤具有發病率高、隱蔽性強及致死率高等特點,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與老齡化的加劇,癌癥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2015 全球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12 年全球約有1410 萬新發腫瘤患者,有820 萬腫瘤患者死亡,其中肺癌發病率為180 萬,占癌癥發病人數的13%,是癌癥中診斷率最高的病種,也是全球男性、發達國家女性癌癥死亡率最高的病種。

全球范圍內,男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癌癥的發病與性別關系明顯,其中男性發病率與致死率最高的當屬肺癌,而女性發病率與致死率最高的是乳腺癌。肺癌的發生與人類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吸煙是誘導肺癌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的控煙能明顯降低肺癌的發病率。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第一殺手,2012 年新增乳腺癌患者167 萬,數量僅次于肺癌患者,占整個癌癥人數的12%。

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腫瘤發病率有明顯差異,發達地區的總發病率為268/10 萬,而欠發達地區發病率為148/10 萬。在各細分腫瘤發病率情況方面,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發病率各不相同,發達地區的肺癌和大腸癌發病率遠高于欠發達地區,而肝癌和胃癌區則低于欠發達地區。各地區的腫瘤發病率的不同原因不同地區生活方式與環境的不同,以中國為例,我國是肝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主要與我國龐大的乙肝病毒攜帶群體直接相關。

1 2 3 4

分享到: